赣闽粤边的民族源流及早期区域开发

赣闽粤边的民族源流及早期区域开发

ID:1249621

大小:420.91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7-11-09

赣闽粤边的民族源流及早期区域开发_第1页
赣闽粤边的民族源流及早期区域开发_第2页
赣闽粤边的民族源流及早期区域开发_第3页
赣闽粤边的民族源流及早期区域开发_第4页
赣闽粤边的民族源流及早期区域开发_第5页
资源描述:

《赣闽粤边的民族源流及早期区域开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贛閩粵邊的民族源流及早期區域開發地理環境對語言(方言)的影響,主要是通過環境對人類活動的促進或限制而實現的。故而,環境因素可以用來解釋語言(方言)的空間形態和地理分佈,但是卻無法揭示語言(方言)的發生學機緣。就我們的議題而言,贛閩粵邊的山形水勢固然可以解釋客家方言在這一區域的地理格局,但是卻無法從發生學的角度來解釋客家方言一定會産生於這一區域的種種緣由。那麽,就發生學的角度而言,到底是哪些因素決定或影響著客家方言的生成呢?衆所周知,人是語言(方言)這一文化事物的創造者。因此,人的歷史性活動——生産、生活、交

2、往和遷移等,才是我們理解語言(方言)這一文化現象的關鍵因素。客家方言作爲漢語的一個地域性變體,其生成的內在機理,也應該從生活在贛閩粵邊的人的活動中求之。以羅香林爲代表的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客家研究傳統,正是在這種內在理路的指導下而開展起有關客家源流研究的。在《客家研究導論》一書中,羅氏寫道:“客家先民其南徙雖肇自東晉,然而形成特殊之系統,則在趙宋以後。宋、明人著作,頗言汀(即汀州,引者)、虔(即今贛南,原注)、南(即南雄,引者)、韶(即韶州,引者)居民語言之近於漢音者,而與南方其他華族及土人不相符合⋯⋯可知是時

3、華南諸漢族,各自演化,而客家方言,亦已漸成獨立之系統。自元入主中國,華北漢語,變化尤巨,四聲之入,以及合口之韻,即於是時消失,而閩北、閩東、贛北、贛西、粵南(指廣、肇諸屬)、粵東(指潮屬福佬居地)諸地漢族,亦以自唐、宋、元以來與土著發生混化作用,既漸漸改變其語言,雖其韻部或聲紐與唐音尚無絕大隔異,然其語句氣息,已不能與唐聲同日而語矣。客家一系,因僻處山地,外緣較少,雖其間亦曾稍受土著之影響,然其語言變化,尚不若華北諸漢族劇烈。故近日中外言隋唐古音之研究者,多於潮語、廣語、福州語、浙東語外,而更注意於客1家語

4、言。"2這便是羅香林“就客家方言的形成與分佈以建立的客家界說"。根據這一界說,客家的源頭始於永嘉之亂以後的北方漢人南遷。在這次南遷過程中,“中原第二支逃難的漢族,向南播遷,遠者已達贛省中3部,其近者則仍淹迹穎、淮、汝三水之間",唐代後期,在黃巢農1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南天書局(臺北)1992年版,第17-18頁。2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南天書局(臺北)1992年版,第19頁。3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南天書局(臺北)1992年版,第45頁。1民戰爭的衝擊下,又形成“客家先民第二次的遷移運動",“

5、這次遷移其遠者已達循、惠、韶等地,其近者則達福建寧化、汀州上杭、永4定等地,其更近者,則在贛東、贛南各地。"經過唐末五代的發展,客家“民系"正式形成。就學術史的角度而言,羅香林這一理論的最大貢獻就在於:它把客家方言的生成與北方移民的南遷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突顯了人的歷史性活動(遷移)與語言(方言)文化承傳、發展和變化之間的內在關係,在一定的程度上揭示了客家方言的發生學原理。然而,不容否認的是,這一理論的局限性也是十分明顯的。從學術源流的角度來看,這一理論的形成顯然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傳統漢語方言學的産物。根據

6、這種傳統的漢語方言學理論,所有的漢語南方方言都是由北方漢人南遷而帶來的,南方方言的區域性差異及其文化特質,可以從北方漢人南遷的時代性差異之中得到合理的解釋。換句話說,在同一部北方漢人南遷史的大背景下,之所以會産生衆多的漢語南方方言分支,原因就在於這些北方移民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內遷移到南方不同區域之內的。由於北方移民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內遷入到南方各地的,故而他們所帶來的是處在不同發展階段中的北方漢語。這些處在不同發展階段中的北方漢語,在傳入南方的不同區域之後,便形成了千姿百態的漢語各南方方言分支。在這種歷史主

7、義的漢語方言演化理論觀照下,南方各方言分支都被視作爲北方漢語的單向移植,至於南方各地的區域文化傳統和文化底層,在其方言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有沒有起過作用、起著何等作用等問題,則被完全漠視。這種漢語方言的單線演化理論,投射在羅香林的具體研究過程中,就是把以“並司豫流人"爲主體的北方移民,視作爲客家方言生成的唯一因素,相應地,所謂“並司豫流人"也就當然地變成了客家人的直接源頭。《客家研究導論》問世以後,羅氏這種“就客家方言的形成與分佈以建立的客家界說",遂成爲經典性的結論。久而久之,一談到客家的源流,便是所謂的“

8、並司豫流人";一談到客家方言,便是所謂的盛唐音韻。於是,就像我們一再看到的那樣,一部客家方言群的形成與發展史,便成了“並司豫流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北而南作波浪式推進的歷史。在這一理論的觀照下,作爲客家人主要活動舞臺的贛閩粵邊,一直只是個“配景",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抽象的地理空間,一個接納“並司豫流人"南遷的“容器",一個承接中原文化事物、文化觀念和文化意識的“集裝箱"。儘管在這一地理空間內,曾生活著衆多的非漢族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