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474471
大小: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7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杨龙书[论文提要]: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针对影响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我认为,要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生产、投资环境;二是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三是要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创业道路;四是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关键词]:农民农民增收有效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也
2、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努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既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又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近几年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要“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强农富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缓解了农民收入增幅下滑的态势,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及增长缓慢的态势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7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对
3、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难度明显加大,国内通涨持续,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加大,自然灾害频繁,农民增收乃至“三农”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经过多年来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较低。农民仍然是靠天吃饭,一遇自然灾害,农业便减产。一旦遭遇天旱,农业用水就成问题,农业减产,农民减收就成定局。(二)农业
4、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低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虽然大幅提高了,但增速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价格增速,致使农业成本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三)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当前,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尤其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农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大多数劳动力属于进入劳动年龄人口自然形成的“体力型”劳动者,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从事传统的辛勤劳作,受到专业和职业培训的寥寥无几,造成农民在发展农业方面,缺乏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引进优良品种和
5、先进技术方面,缺乏筛选能力。不能有效地促进和拉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四)农民劳动力总量大,有效就业不足7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就是农业中的劳动力总量居高不下,农民的就业极不充分。这是农民主要靠农业难以保持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五)农业组织化程度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一直以单打独斗为主,农村没有形成有利于扩大再生产的农业合作组织,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对策针对影
6、响农民增收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要促进农民增收必须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呈现出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的供求失衡现象。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虽然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有了较大进展,但区域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区域性结构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问题。二是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产品质量偏低,名优产品比例不高;由于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从而导致部分农产品“卖
7、难”和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为此,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是解决现阶段农民增收的关键问题。7一是政府要加强引导,依靠典型示范推动结构调整。改变光靠行政手段推动结构调整的作法,创新工作思路,从示范引导入手,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一批,推广一批。通过典型示范,效益吸引,提供服务的方法引导农民主动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形成农业结构调整的浓厚氛围。二是要在农产品结构调整上,要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坚持在名、特、优、新上做文章,培树知名品牌。引进优质高效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效益的提
8、升,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由追求数量型向追求质量效益型转移。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发挥比较优势,建设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基地。抓规划,抓协调,抓服务,通过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扩大基地规模,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二)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