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托工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如何依托工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ID:11077713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如何依托工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_第1页
如何依托工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_第2页
如何依托工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_第3页
如何依托工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依托工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依托工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现状(一)全县农业人口基本情况:1、从年龄结构看,我县农村劳动力目前处于中壮年时期在全县16万人中,属于农村劳动力范围的共有万人。其中20岁以下有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20岁至35岁有人,占%;35岁至50岁有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50岁以上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可以看出,我县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岁—岁,处于时期。2、从性别结构看,据统计我县农村劳动力中女性有人,男性有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的%,%。3、从文化结构看,我县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偏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劳动

2、力的文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我县农村的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全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人,高中文化程度的有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的%,%,%,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达到二分之一以上。4、从就业渠道来看我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县外)务工的有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在本县从事农业的有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从事第二产业的有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从事服务业的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二)我县农民人均收入的现状及构成  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元增加到

3、2000年的元,年均增加%,2005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元,年均增加元,年增长率为%,增速。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构成中种植业收入占%,养殖业收入占%,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收入占%,商饮服务业收入占%,劳务输出收入占%。在农民纯收入中农业收入占%,非农产业收入占%。二、全县工业发展情况1、工业发展规模,三次产业比例去年我县实现工业总产值7.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亿元,工业增加值1.8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7亿元,实现利润3300万元,实现税金3108万元。工业增

4、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三次产业比由2000年的45.65:26.53:27.82调整为2005年的37.06:36.43:26.51。2、工业行业分类、轻重工业情况我县的工业分三大产业,一是水电载能产业,二是矿产建材产业,三是农特产品加工业。3、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对县财政的贡献等。三、我县工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情况(一)直接吸收农民工就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情况。2005年,我县规模以上企业共吸收就业人员人,中小企业共吸收就业人员人,有效的缓解了就业难的问题。以我县的建诚木业来看,该厂常年吸收农村剩余劳动

5、力300多人,其所在的银定村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在该厂打工,每年可取得80-100万元的劳务收入。(二)农业产业化带动种养业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县规模较大、带能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家,带动农户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①茶叶产业:我县现有茶园6.5万亩,全县1.9万户茶农户平拥有茶园2.7亩。茶叶平均年产量达900吨,茶农每年茶叶收入已达800万元,人平收入也有250元。②木材加工业:主要有建诚木业,对木材进行深加工,带动农户户,每户增收元。③养殖业:如果大禹PIC公司达到

6、10万头规模后,可带动养殖户上千户,户平按100头计算,可以增加收入9万元左右,利润8000-10000万/户,按每户4人计算,可人均增收2000-2500元。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多人。(三)工业发展带动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交通、通讯、商业贸易、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四)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工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增加基本建设投资,创造就业机会。例如,我县的武安电站建设,共吸收民工人,仅墩上乡本地农民在电站工地务工的就有人,劳务收入达到

7、万元。(五)工业发展促进财政增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情况。我县工业已成为全县财政收入的主要。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缴纳税金万元,占到财政收入的%。工业的发展,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就可以增加政府的直接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的条件,从夯实农业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四、农民持续增收入存在的问题(一)工业总量小,吸收的就业人员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户家庭经营来自于非农产业的收入也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但从我县的现状看,我县工业企业吸收的就业人员共人,仅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工业企业对农

8、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使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发生了困难,转移速度增长缓慢。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农民持续增收困难。(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我县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狭窄,竞争力不强,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低品牌率多、精品名牌少,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机制不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