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古代赦免制度及其现代借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古代赦免制度及其现代借鉴1、相关定义1.1、本文时间及概念界定?时间界定一一本论文采用《近现代美术史纲要》中的时间节点,(1840-1919)中国近代美术-;(19191949)中国现代美术;(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美术的曲折发展时期;(1978-今)当代美术发展时期。?焦点透视——西方古典绘画中常用的透视方法,焦点透视具备三方面要素:一个视点、一条视平线、一组灭点。?散点透视一一多用于山水画,与”三远法”统称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透视方法,散点透视多用于中国传统绘画之中,散点透视是观察方法是:上下观、左右观、前后观、面面观的特点,画面中呈现多
2、组视点。?关于近现代水墨画一一“水墨”一词是在当代语境下提出的,以绘画媒材作为与油画、版画、水粉画等的区分,水墨在当代绘画中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水墨装置、水墨影响等形式。中国画是在解放后提出来的,是能代表中国绘画的国粹艺术,水墨包含中国画,本论文中的水墨、中国画直指以水墨为媒介的绘画作品,根据不同语境的运用并无特殊指代。1.2、物流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趋势(一)物流的概念及演变(一)物流的概念及演变物流”logistics”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表示有关军队的运输,露营宿舍的分配,仓库的出纳、粮食、武器、等军需物资的配给和补给的功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
3、广泛使用”logistics”一词,二战后企业也开始使用。[1]1962年4月,被称为管理学大师的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在《财富》杂志上发表题为”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的文章。这篇文章被公认为首次明确提出物流领域的潜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文章认为”我们对物流的认识就象拿破仑对非洲大陆的认识,我们知道它确实存在,而且很大,但除此以外,我们便一无所知。”从此,标志着企业物流管理(BusinessLogisticsManagement)或简称Logistics领域的正式启用。然而真正意义上首先应用”物流”一词的国家是日本,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日
4、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日本政府担心物流发展缓慢将有可能拖累处于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并派遣日本生产效益本部(即现社会经济生产效益本部)向美国派遣了一个”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1965年1月日本政府在所指定的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时,对物流表现出了相当的重视。在完成的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报告中,日本官方首次使用了”物的流通”这一术语,并强调了加速”物的流通”现代化。1970年左右,日本开始用”物流”这一更为简捷的方式来代替”物的流通”。从那个时候开始,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物流逐步得到大家的重视。自20世纪初至今,随着物流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在社会发展中
5、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物流理论的研究也逐步深入,20世纪80年代,在发达国家物流理论体系已基本形式。虽然对物流定义各个国家和地区并不完全一致,但其内涵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给出的定义: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我国关于物流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是1979年从日本引入的,”物流”一词也是从日文的”物の流”翻译而来的,经过20多年的学习和研究,在2001年出版的《中华人
6、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我们把以上两个定义与欧洲、日本对物流的定义相比较可以看出,理论界基本都认为物流是一种多环节、连续、协调统一的管理活动和过程,从微观上看,这种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特定客户对物流效率和效益的需求,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物流是提高社会总体效率和收益的管理过程。物流与传统储运在概念上有重要的区别和联系。物流是包括运输、储存业务在内的综合集成系统,还包括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
7、、信息处理等功能,在物流管理活动中,传统的运输、储存只是从物流的实际需要出发,经过权衡后,为实现物流的总体目标而进行协调配合的具体活动,在物流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时,目标是达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并不一定保证运输、储存子系统的最优,物流的供求双方是供应链管理的不同环节,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传统储运是从企业自身出身,为本企业实现最大效益的经营活动,是缺乏集成和标准化的储运,其价值是不能与物流概念下的运输、储存相比的。同样,我们更不能用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去替代物流的概念。1.3、现代服务业概念和分类的研究回顾服务业至今为止,是一个没有取得一致认识的范畴。服务业
8、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至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艾伦.菲西尔在《安全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