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468587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7
《略谈中国翻译研究的局限性及其不成流派的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略谈中国翻译研究的局限性及其不成流派的原因 _ 张 瑶 贾文波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流派的形成是研究深化的一个表现,流派意识体现了清晰的理论意识。中国翻译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 在翻译学是否成立、翻译定义、翻译标准等方面还处于一个争论的状态,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流派。本文分析了我国翻译研 究中学术流派眉目不清的若干原因。事实上,中国翻译研究在理论研究的深入度、研究的独立性、国际交流、学术研究氛 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不足。 [关键词】翻译研究 流派 理论意识 学术研究中的学派或流派.一般指具有共同理论背景或者理 论方法特征相似的若干研究者所形成的群体
2、。流派的形成是研究 深化的一个表现.流派意识体现了清晰的理论意识。因此,某一 学科的发展史往往体现为学科内不同学派或流派的此消彼长、相 互继承.或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那么.我国翻译研究领域的情 形如何7笔者认为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的同 时.还没有能够形成一个独立的流派。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将阐 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 一、中国翻译研究在理论上的局限性 2O世纪后期,特别是最后2O年问,中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取得 了突出的成就.各种新理论层出不穷。翻译理论家开始打破学科 壁垒,纷纷以其他学科的各种理论为依托.建立了各种翻译理论 模式。不能否认.中国翻译
3、理论研究文献对理论方面的很多问题 例如翻译标准.定义都曾有过类似的讨论,甚至有同样的观点.思 路和做法:或者在翻译的基本问题上各种翻译的标准具有一定的 继承性。中国翻译界没有形成明确的流派 那些零星的翻译标准 并不能构成体系。我国有十分灿烂的文化交流史 曾经涌现出无 数闻名世界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从玄奘到严复,从林纾、鲁 迅.瞿秋白到傅雷.他们的翻译和翻译思想“至今仍有方法论和 价值论的生命力“(刘宓庆.1990:iii)。但是.在肯定中国传统翻 译理论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翻译研究与批评在理论性上 有明显的局限与偏颇。钱冠连先生不久前谈到.我国语言
4、学家不 热衷于成体系的理论创造,学派、流派意识淡薄,以至于长期维 持有学术而无学派的现状 (钱冠连.2002),笔者认为这个分析 是很准确的。 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该具备自己的理论支柱、研究对象、内 在体系和研究方法。国际学术研究界普遍认为.一个成熟完善的 现代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形成的重要标志 就是具备严密的属于系 统、理性的话语规范、客观的理论框架、完整的分析手段 稳定 的解释力等等.使一个理论成为一个可证实、可证伪、可操作 可互动.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王宏军.2008)。 基于此点.严格的说.中国翻译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就 翻译的定义来说 我们也没有达成
5、统一的规范化的认识。在中国. 很多人给翻译下了定义,诸如北宋赞宁 ”翻也者,如翻锦绮 背 面俱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 .宋僧法云”如翻锦绣,两面俱华. 但左右不同耳”.鸠摩罗什的”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昧.乃令 呕哕也“:老舍的“翻译不是结结巴巴的学舌 而是漂漂亮亮的再 创造 :傅雷的 翻译如临画.如伯乐相马”i”重神似,不重形似”; 翻译家萧乾的 翻译好象走钢丝,实在艰难… ;郭沫若的 创作 是处女,翻译是媒婆”等。传统语言学阶段的这些比喻带有强烈 的主观性,不能准确揭示翻译本质.并且违反了给概念下定义必 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即 不得用含混的语词定义.不得用
6、比喻代 定义”。因此,上面这些翻译的比喻算不上翻译的定义。同样,中 国译学理论和古典诗词中一些独特的概念术语.一旦被译成英 语,意义大多受到曲解。同时我们自身对翻译学术研究中的一 些术语概念的表述也不甚规范、系统,这导致中国的翻译研究 在国际译学界受到局限。另外,翻译标准五彩纷呈翻译标准一 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也是翻译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翻译界 就此产生过激烈的争论.提出过许多标准,这些翻译标准理论属 ”经验式”. 随想式”的散论.笼统.抽象.模糊,缺乏系统性 和精密性。 二、中国翻译不成流派的原因探析 总的来说.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学
7、术 的和非学术的因素,主要是洽学方法和思路.观念上存在的一些 问题。 1.在总体倾向上不善于上升至理论.多止于经验体会 究其原因,大约和东方式的模糊思维方式有关。但是,如果 缺乏理论上的提炼,一些研究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比如对 我国传统译学.除总结其观点、挖掘其内涵以外.还非常需要梳 理其理论脉络,建立较为清晰的概念体系。又如,由于翻译的复 杂性质 很多人都早就感觉到.单凭语言学、文学等某一学科来 解决翻译研究中的诸多问题是不行的,却又很少有人明确地做出 这种归纳。 2.在具体方法上不求深入 缺乏严谨精密的研究精神 点到为止.重视悟性,以不言而言之.这
8、是一种启发式的教 学方法,也是写文章的一种策略.但对于学术研究来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