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466928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7
《纳税服务工作中投诉的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纳税服务工作中投诉的应对策略 随着税收事业的飞速发展,纳税服务工作日益成为地税部门融洽征纳关系、促进税收征管与社会和谐的一项重点工作。而纳税服务工作中的存在的“投诉现象”也成为困扰纳税服务工作者的一道“难题”,“投诉现象”作为冰山的一角,意味着更多的纳税人有不满情绪,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就几年来在实践工作中对于“投诉现象”的认识及产生原因、应对措施等加以分析总结,期待能给地税基层从事服务工作的同行提供借鉴。 一、目前基层纳税服务工作中“投诉现象”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服务投诉”,是指在日常征收、管理、
2、检查过程中,部分纳税人对于税务人员的工作措施、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和质量以及廉政等方面不满意,向税务部门、政府部门等反映情况、提出问题或建议、请求给予答复的行为。 目前纳税服务工作中“投诉现象”有几个发展趋势。一是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多;二是受理投诉的部门有所增多,纳税服务部门、监察部门、政府相关关部门等都可以受理投诉;三是纳税人投诉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先后对服务人员数量太少、驻厅银行服务时间过短、有关规定不合理、服务人员缺少微笑服务、服务人员告知问题不够清晰明确、服务人员先后答复问题不一致等问题进行了“服务投诉”。
3、 目前,对于投诉问题,仍然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有的存在“重征管、轻服务”思想,认为服务工作抓的越细,对待投诉处理越认真,纳税人就给“惯”坏了,会给自己带来更多不必要的麻烦,有这些精力不如抓征管、抓收入实在;有的认为服务能力永远赶不上纳税人日益增加的服务需求,服务无论怎么抓,纳税人总会有不满意,投诉现象不可避免;有的则闻“投诉色变”,接受投诉者不论谁的责任,都对税务干部进行教育批评或处罚,被投诉者则忐忑不安,唯恐一不留神被人投诉,造成工作起来背负负担、缩手缩脚,而有的纳税人则有恃无恐,以投诉作为要挟提出不合理要求,给基
4、层税务干部精神带来沉重压力。 二、出现“投诉现象”的原因分析 出现“服务变好了,投诉增多了”这种看似奇怪和矛盾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纳税人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2001年,新《税收征管法》正式发布实施,与旧征管法相比,显著的变化就是增强了对纳税人权益的保护。在税务机关的大力宣传和几年来的实施实践,纳税人对自身应享有的各项权利更加重视,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当合法利益受到损害,或者仅仅是服务承诺得不到充分履行,一些纳税人会选择进行投诉。 (二)纳税服务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纳税服务的宗旨是“
5、始于纳税人的需求,终于纳税人的满意”,但目前受人员编制、税收征管流程、学习培训等方面的限制,基层税务机关的服务资源数量、服务人员素质、服务机制等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纳税人的许多服务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 (三)各级投诉机制的不断健全。目前,各级政府及税务部门内部对行政效能工作日益重视,均建立健全了投诉处理机制,设置和通过各种方式向外公开了投诉电话、邮箱、电子邮件等各种投诉渠道。纳税人的投诉渠道更加通畅,而且可以从投诉中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使纳税人更加信赖投诉机制,纷纷采取这种方式解决问题。 三、“投诉现象”
6、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事后的弥补远不如事前的预防,不发生投诉是我们共同的目标,那么怎么达到这个目标呢? (一)树立对待“投诉现象”的正确认识和态度 1、用辩证的观点看投诉问题。要克服前面提到的种种认识误区,善于把不利转化为有利,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来。大部分纳税人的投诉,都是不得已而为(当然也不排除个别无理由申告),是怀着试一试,看能不能解决问题的心情来的。对待纳税人投诉,假如我们态度很好,让纳税人怒气而来,喜气而归,他们就会对地税机关留下良好的印象,如果我们态度不好,搪塞敷衍,就会把本来的小事变大,工作陷入
7、被动局面。 2、要认真查找问题。服务投诉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看不到的缺点,对于小问题的投诉,可以让我们把服务工作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揭露出来,如果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得过且过,总是在客观上找原因,一旦日后出现大的失误,就难以开脱了。 3、要举一反三找出真正原因。区分出主观和客观、主动和被动、积极和消极的问题。对主观有过错导致问题发生的,按规定处理;对客观原因造成的,要及时改进;对经落实服务人员无过错的,不能进行处罚。 (二)提高服务素质 避免和减少“投诉现象”的关键在于服务人员的服务素质。从实践
8、工作经验来看,一名合格的服务人员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做服务工作的“有心人”,这是做好纳税服务工作,避免被投诉的前提;二是要提高服务能力,如果总是回答不出纳税人咨询的有关问题,或者为纳税人办理业务时总出错,尽管你满脸微笑,纳税人也不可能满意,出现投诉的可能性也较大;三是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要有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要头脑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