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及成分血的保存损伤

血液及成分血的保存损伤

ID:12456610

大小:18.7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7

血液及成分血的保存损伤_第1页
血液及成分血的保存损伤_第2页
血液及成分血的保存损伤_第3页
血液及成分血的保存损伤_第4页
血液及成分血的保存损伤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液及成分血的保存损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血液及成分血的保存损伤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邱艳 一、红细胞保存损伤红细胞在贮存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内能量和ATP消耗导致红细胞形态和生物化学变化,这被称作红细胞贮存损伤,其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但其后果是影响红细胞输血后体内存活功能和疗效。(一)红细胞贮存损伤的因素红细胞体外的代谢;红细胞上清液中维持其活性的残余血浆、营养添加剂和抗凝剂;来自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积聚蛋白质;红细胞中残留的白细胞、血小板所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血管活性介质、酶类等。(二)保存红细胞的氧解离曲线PPT4显示

2、的是保存红细胞的氧解离曲线,曲线一是新鲜红细胞的氧解离曲线,保存一周的是曲线二,左移了,代表血红蛋白血氧P50就降低了。保存两天进一步左移,两周到三周时,一直左移,这样血红蛋白携带的氧越来越少。最终保存的红细胞导致综合的损伤就是血氧能力的降低。(三)红细胞贮存损伤的变化红细胞贮存损伤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外贮存中生物化学/代谢变化导致pH值、ATP、2,3-DPG、谷胱甘肽、SNO-HB浓度降低,乳酸增加。二是生物物理方面的变化导致细胞结构功能的变化。囊泡化增加,膜面积缩小,变形性减弱,一旦

3、形成棘突状,红细胞变形能力发生不可逆改变,失去变形性;磷脂酰丝氨酸暴露;红细胞膜表面形成不可逆转的微囊胞,导致游离血红蛋白上升。三是离子与生物活性分子的变化,红细胞结构功能的检测标记物主要有pH值、K+浓度、Na+浓度、渗透脆性、P50含量、最大变形指数(DIMAX)。1.生物化学/代谢变化ATP、2,3-DPG、谷胱甘肽、SNO-HB浓度、pH值降低,乳酸增加。(1)ATP红细胞在储存过程中由于糖酵解产生乳酸,导致pH值降低,减弱红细胞的新陈代谢水平,使ATP的产出在储存过程中逐渐降低,最终导致血影

4、蛋白磷酸化程度降低,使膜失去变形能力,因此红细胞输到体内的存活率与ATP含量相关,文献报道当ATP低于1.5μmol/gHb,生存力将明显降低,任何保养液必须维持红细胞在1.5μmol/gHb以上,才能保持红细胞的完整性。红细胞中的ATP浓度在保存初期维持不变,或者轻度升高,在2周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到贮存第6周时下降50%以上。影响贮存红细胞的唯一能量来源途径—无氧酵解;影响NO的合成:ATP为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激动剂;影响谷胱甘肽(GSH,抗氧化物)的合成:需要ATP的参与,其浓度降低使

5、贮存红细胞中的GSH减少,至保存第6周时减少了27%,合成速度下降了45%;影响ATP依赖性的Na+/K+泵功能。(2)2,3-DPG红细胞中的2,3二磷酸甘油醛(2,3-DPG)是红细胞代谢中间产物,也是反映RBC携氧能力最重要的指标。在贮存的第1周内就迅速下降,第2周末就测不到了。输注2,3-DPG耗尽的储存血,Hb氧解离曲线左移,Hb在组织中释放氧的能力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增加,使红细胞不能向外周组织有效供氧。在红细胞输注后的7h之内,2,3-DPG的浓度就会重新合成至正常值的50%,2-

6、3天达到正常水平,导致氧解离曲线右移,恢复向外周组织供氧的能力。虽然在24小时内有一半红细胞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对贫血、低血压、组织缺氧、心脏病和出血休克等危急病人,输注2,3-DPG耗尽的储存血只会增加死亡率。(3)NO的作用1992年,一氧化氮(NO)被美国的Science杂志评为年度明星分子;1998年有三位科学家因NO研究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NO弥散至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GTP生成GMP,引起平滑肌松弛和血管舒张。红细胞中的NO与Hb结合后有两种形式,一是形成亚硝基血红蛋白(

7、SNO-Hb),发挥NO的扩血管作用和保持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有利于对组织的供氧;二是形成铁亚硝酰血红蛋白[Hb(FeⅡ)NO],促进氧的释放。亚硝基血红蛋白(SNO-Hb)是NO结合于血红蛋白β-93位半胱氨酸的产物,是红细胞储存NO的主要形式。血液采集后3h其含量就已经开始降低,1天后下降70%,1周后下降83%,到21天时就已经检测不到了,SNO-Hb的迅速丧失,影响红细胞输注后的低氧性血管舒张功能。(4)乳酸与PH值红细胞不含线粒体,90%的能量依赖糖酵解供给,糖酵解时丙酮酸还原成乳酸,致使保存

8、血液中的乳酸含量随保存日期延长而逐渐升高,pH随之下降。2.生物物理变化主要变现在四个方面:囊泡化增加、膜面积缩小、变形性减弱、磷脂酰丝氨酸暴露。(1)红细胞微粒形成随着贮存期的延长,红细胞质膜会释放一些亚微粒,称之为红细胞微粒或微泡(redbloodcellmicro-particles,RMPs)。RMPs的产生从贮存的第10天~第15天达到高峰,此后维持不变,直到第5~8周有一个平稳的增多。在4°C保存浓缩红细胞中的微颗粒数:增加了20倍;5天: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