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

ID:1245651

大小:542.5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7-11-0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_第1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_第2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_第3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_第4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并不在于运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或者一节课中使用了多长时间的技术,而在于是否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使用,使学生完成某些用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事,在高水平完成既定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取信息技术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有以下六个基本特征。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习活动等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很大的自主权,又能保证其学习不会发生质的偏离,能在适当的时候得到教师或专家、伙伴的指导。学生处于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从而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2.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在乐趣中学习才能使学生爱上学习,不再视学习为负担。从这个角度分析,判断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考察以下三点:(1)课堂是否有广泛的参与度;(2)学生有无积极的情感投入;(3)学生有无成就感。3.学生具有广泛的认知范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1)教师给学生提供经过精心挑选的、与本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拓展资源;(2)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能进行网上搜索。4.学生具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有效的信息化课堂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课堂教学中,学生是

3、否获得了深层次的认知体验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1)学生的质疑能力:质疑是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有根据的怀疑,是学生思考的最终成果,质疑能力包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和有根据地解决被人质疑的能力;(2)学生自主组织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外在信息,能否形成自己的观点与话语体系;学生的行动、思维方式是否受到外在信息的影响;学生能否运用信息解决学习问题。5.高层次创新思维的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应具有递进的层次性。(1)以“知识为中心的整合”向“知识与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整合”再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整合”逐渐转变;

4、(2)在以各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整合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高效地解决学科课程中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3)在知识与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整合中,以问题驱动为主,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信息技术能力、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也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在做中学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能力;(4)在创造型思维培养的整合阶段,则注重对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等方面的培养,高层次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成分及表现形式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

5、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6.学科知识有效应用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课堂中,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并且对学生对知识目标掌握的层次和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信息化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能否将课堂中所学的学科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能否有效地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到目前为止,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乃至整个教育界)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种种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尚未明确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内涵及方法。目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存在以下四大误区。1.对技术应用的误区误区一:技术排斥观。

6、部分人认为目前以中国教育的现行体制及经济现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根本无法实现,从保护学生、保证教学进度角度看是不宜采用的。误区二:唯技术主义,过度依赖技术支持。很多人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用到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就不是一堂好课。也有人认为,使用的技术越先进越好。误区三:重精品型课件,轻实用型课件。目前很多学校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去准备一个精品课件参加评选活动,而活动一结束就不再使用,对课堂上使用的实用型课件则开发不够。误区四:关注课件,过多地展示多媒体,忽视教学过程。很多教师认为必须把课件做得非常完美,色彩比较亮丽,但这往往会分

7、散学生注意力,对学生的观察产生干扰,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2.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上的误区误区一: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应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精心合理地设计教学设计方案;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等。误区二:错误地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些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有偏差,认为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多说多做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弱化教师的作用,过度强调学

8、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教学任务完不成;(2)分组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