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454324
大小:721.50 KB
页数:154页
时间:2018-07-17
《人教版三四年级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测量”介绍一、教学内容 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2.质量单位: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编排特点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 (2)通过观察直尺刻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借助1分硬币的厚度帮助学生巩固1毫米的表象,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
2、毫米”作单位。 (3)通过量课桌长度的活动引出“分米”,并通过观察直尺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4)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5)用公路上的路标引出“千米”。 (6)用桥梁限重的童话情境引出“吨”,借助学生的体重、动物的体重帮助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吨作单位。 (7)单独编排“生活中的数学”。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第2页的测量活动和第5页第3题都是先估测再实测,让学生通过估测结果与精确结果的比较不断调整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具体编排 (一)毫米、分米的认识 1. 例1(毫米的认识) (1)学生先估测教科书的长
3、、宽、厚,估测时学生都是以学过的“厘米”为单位。 (2)实际测量时,教科书的长仍是整厘米,宽不能用整厘米表示,学生用两种方式描述:比14厘米多8小格,比15厘米少2小格。此时学生还不知道“毫米”的概念,只要说出多几小格或少几小格就可以。量数学书的厚度时,不到1厘米,也使学生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3)此时,小精灵提出问题“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自然地引出产生“毫米”的必要性。 (4)通过让学生数刻度尺上1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直接给出“毫米”的概念(通过观察刻度尺,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表象)和“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5)“毫米”表象的巩
4、固:1分硬币的厚度。(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如储蓄卡的厚度、IP、IC卡的厚度。) (6)“毫米”的应用:自动铅笔的铅芯有0.7mm、0.5mm,降水量。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例子。 2.例2(分米的认识) (1)通过两个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量课桌的长度,引出用10厘米为单位来量比较方便,突出出现“分米”的必要性。 (2)直接用刻度尺直观表示的方法说明1分米有多长(建立长度表象)以及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3)米和分米的关系教材上没有给出,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 (4)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分米的长度,巩固1分米的长度观念。 (二)千米的认识 1.例3(千米
5、的认识) (1)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 (2)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 2.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 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3.例5(单位的换算) (三)吨的认识 1.例6(吨的认识,吨和千克的关系
6、) (1)通过童话情境引出主题。在解决“能同时过桥吗”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吨和千克的关系。 (2)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回头解决一下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除了教材上的例子以外,还可以说说其他的例子,如汽车的载重量是3吨,万吨巨轮,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想想1吨大米有多少(每袋25千克),让学生借助熟悉的物体的体积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 例7(单位换算) 3.做一做(第12页) 第1题,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2题,利用计算和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了解“
7、千米”“千克”“吨”等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你知道吗”利用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五、教学建议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介绍一、教学内容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 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和原通用教材相比,有以下变化: 1.原来把
8、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编排在这一单元。现在这部分内容在三册已经出现。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