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448297
大小:14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7
《高考生物图表类型及解题方法归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生物图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摘要 近几年高考,生物图表题比例增大,题数增多,分值高而得分率较低。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对典型的图(表)题进行粗略的归类,希望能掌握正确的解题思维方法,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技巧以提高图表题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准确性和速度,从容应对高考。 关键词生物图表题 解题方法 生物图表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容量大、隐含信息多、简单明了等特点,是表达、概括、拓展和深化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考查学生思维的结果,而且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在高考试卷中已成为热点和亮点题型。在高考试题和习题训练中,图(表)题的常见类型有结构模式图、生理过程示意图
2、、坐标曲线图、二维空间图、研究方法图、实验装置图、生产流程图、定性定量表、遗传系谱图等,下面重点介绍学生在答题中易错的类型。 1.生理过程示意图 图形不仅能直观表示生物体、某器官或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构示意图或模式图),也描述生命活动和发展进化的动态过程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的染色体移动图、生理代谢过程图、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过程图、稳态调节过程图、个体发育过程图、生物进化过程图、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图等。 解题方法:①识别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作用,理顺各部分的关系,按照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式,理解图意。②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快速进
3、行知识迁移。③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图形准确作答。 例1.下列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请回答: (1)在结构A上合成物质C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色氨酸和丙氨酸,两者来源有所不同,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的是 。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其中下列物质中属于D类物质的是( ) A.呼吸酶 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3)在A结构上发生的是 过程,其中以mRNA为模板,以 为运输工具,将合成物质C、D的原料运送到结构
4、A上通过 (方式)连接起来。 (4)蛋白质在体内不但有生成,还有降解,保持一个平衡的过程,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泛素是一个含有76个氨基酸的多肽,可以以共价键与蛋白质结合。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在体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降解,这一过程依赖ATP。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控制泛素合成的基因至少有 个碱基对,转录后的mRNA由核进入细胞质内经过了 层磷脂分子。 ②人体内不需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发生在消化道以及细胞内被称为“消化系统”的
5、 (填一种细胞器)中。发生在消化道中的蛋白质降解过程所需的酶有 。 解析 本题图像包含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蛋白质的加工分泌过程,问题涉及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的功能及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核等结构的作用。答题时,首先理解图意,然后根据具体问题,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1)丙氨酸(2)C(3)翻译转移RNA 脱水缩合(4)①228 0 ②溶酶体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肽酶 2.坐标曲线图 生物坐标曲线题实际上是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生命现象,从而揭示出生物体结构、生理代
6、谢、生命活动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的本质特性。内容广、变化多,如果能抓住坐标曲线的关键要素,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坐标曲线题就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解题方法:生物坐标曲线题的类型很多,无论曲线怎么复杂,其关键是数和形。数就是图像中的点──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形就是曲线的变化趋势,乃至将来动态。抓住了关键,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即识图的关键是三看(既识标、明点、析线): 第一看理解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即识标) 第二看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示了什么生物学意义。(即
7、明点) 第三看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增加或减小。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的量”的增加,“纵坐标的量”减少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要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或者是结论。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即析线) 例2.下图一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二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
8、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