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

咪唑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

ID:12446477

大小:239.00 KB

页数:145页

时间:2018-07-17

咪唑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_第1页
咪唑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_第2页
咪唑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_第3页
咪唑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_第4页
咪唑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咪唑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咪唑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1、相关定义1.1、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及分类“Gemini”一词来源于天文学上”双子星座”的寓意,从结构上看,Gemini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两分子普通单体表面活性剂,在化学键的键合作用下将这两分子单体表面活性剂在亲水头基处或靠近亲水头基的部位相连,这样形成的双亲体在结构外观上形似于”连体的孪生婴儿”,即又把Gemini表面活性剂叫做”孪连表面活性剂”[4],结构如下图:亲水基联接基疏水基图1.1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结构Figl.1StructureofGeminisurfanctantGemini表面活

2、性剂分子结构中亲水集团和疏水基团的多样性导致其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与普通表面活性剂相类似,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集团在水中的解离情况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以及杂Gemini表面活性剂,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呈现出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身的结构特点及其与性能的相关性[5,6]。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主要有季铵盐类、精氨酸盐类[7,8]以及吡啶盐类[9]等,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含氮的双烷烃链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这类型表1面活性剂的联结基团可以是柔性聚氧乙烯联结基团,也可以是刚性苯基联结基团

3、。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主要有羧酸盐型[10-12]、硫酸酯盐型、磺酸盐型[13-15]和磷酸酯盐型[16-18]等。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主要有糖类[19-21]、酚醚类[22]和醇醚类[23],这类型表面活性剂的联结基团可以是对苯二酚、二硫代乙醇和乙二胺等。两性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包括咪挫啉型[24,25]和磷酸酯甜菜碱型[26]。1.2、表面活性及表面活性剂概念表面张力又称界面张力,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与温度和界面两相物质的性质有关。一切液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具有表面张力,如293K下水的表面张力为72.75×10-3Nm-

4、1,乙醇为22.32×10-3Nm-1,正丁醇为24.6×10-3Nm-1,而水-正丁醇(4.1‰)的界面张力为34×10-3Nm-1。表面活性剂是即使在很低浓度时也能够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的物质,在水溶液中,两亲分子的疏水碳链处于高自由能状态,这使得碳链产生逃离水相的倾向。在低浓度时,表面活性剂分(离)子自发吸附到气/液界面上,将其碳链伸出水相外以降低自由能。当体相中表面活性剂分(离)子达到一定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时,气/液界面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分(离)子已达到饱和,体相中溶质分(离)子通过扩散使其互相接触而聚集,形成碳链被包裹在内、亲水头基构成外壳的聚集

5、体,这种分子有序聚-2-集体的形成有利于降低体系的自由能。上述的表面活性剂自组织行为大幅度降低了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故将这种特性称为表面活性[4-6]。因此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极易富集于界面,溶于溶剂后能使该液体(或溶液)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从而产生润湿或反润湿、乳化或破乳、分散或凝集、起泡或消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1.3、表面活性剂概念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在低浓度下能够吸附于体系的两相界面上,从而改变体系界面性质,明显降低界面能(界面张力),并通过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乳化与破乳,润湿与反润湿,起泡与消泡,以及在较高的浓度下具有增溶性的物质。1

6、1.4、食物过敏定义食物过敏又称为食物变态反应,是由于某种食物或食品添加剂等引起的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消化系统或全身性的变态反应。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不同,食物不耐受是特定食物或食物成分的副作用,例如对牛奶中乳糖的不耐受会导致腹泻。WHO建议将是否有免疫机制参与作为划分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依据[9]。1.5、金属催化及芳基化反应的概念学之一。从材料科学到生命科学,化学的核心问题是分子水平上的化学合成;度量化学合成优劣的重要尺度是合成效率[1-2]。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为实现高效率的合成反应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崭新思路[3-4]。通过选

7、择过渡金属和配体,就可以从空间和电性上调控催化剂活性,为实现反应多样性、高选择性和原子经济性提供了可能[5-6]。自从1958年发现了Wacker流程,即乙烯在氯化钯和氯化铜催化下被空气氧化生成乙醛以来[7],现代钯化学得到了迅猛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钯催化下的烯烃芳基化或烯基化反应,即Heck反应,成为化学家手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合成方法[8]。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Kumada-Corriu反应,在1972年作为一种合成手段得到应用[9-10]。在20世纪80年代初,化学界出现了一门新兴学科,即导向有机合成的金属有机化学(OMCOS,Organometa

8、llicChemist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