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一)笔记

心理治疗(一)笔记

ID:12416532

大小:103.0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17

心理治疗(一)笔记_第1页
心理治疗(一)笔记_第2页
心理治疗(一)笔记_第3页
心理治疗(一)笔记_第4页
心理治疗(一)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治疗(一)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心理治疗概论第一节什么是心理治疗一、什么是治疗《美国精神病学词汇表》将心理治疗定义为:在过程中,一个人希望消除症状,或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因寻求个人发展而进入一种含蓄的或明确的契约关系,以一种规定的方式与心理治疗家相互作用。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症状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一)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通过语言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适应和发展的过程。(二)心理治疗与心理

2、咨询的异同1.相似之处:① 遵循的理论和方法是一致的。② 遵循的原则是一致的。③ 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是相似的。④ 都注重建立帮助者和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⑤ 追求目标一致。2.区别:① 工作对象各有侧重。② 工作内容有所差别。③ 专业人员的称谓和所接受的训练不同。④ 干预重点和干预策略有所差异。⑤ 组织构建有所不同。第二节心理治疗的原则、内容和形式一、心理治疗的原则(一)保密原则(保密例外)(二)主体原则(三)转介原则(四)时间限定原则(五)态度中立原则(六)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预防相结合的原则二、心理治疗的内容《中

3、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分类标准:①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行为障碍。②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③ 心境障碍(情感性心理障碍)。④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⑤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①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②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③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性障碍、情绪障碍。④ 其他精神障碍与心理卫生情况。三、心理治疗的形式(一)支持性治疗、教育性心理治疗、重建性心理治疗1.支持性心理治疗治疗的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渡过当前难关,而不探讨深层的心理冲突,因而不要求对人格结构

4、的改变进行多少工作。它具有支持和增强来访者防御机能的特点。2.教育性心理治疗以自知力重建教育位目的。治疗目的在于了解来访者的自我和我有关的人事联系,也触及来访者的紧张和焦虑根源,但引发的自知力不够深刻,也不触及来访者无意识的矛盾冲突。心理治疗专家帮助来访者仔细检查他的人格的消极方面,并鼓励他在新的行为上进行尝试。3.重建性心理治疗(分析性心理治疗)包括经典型性精神分析,也包括广义的分析生活史的治疗。治疗目的在于从来访者的无意识中唤回其自知力,并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他的人格结构。治疗的最后目的,是通过重建人格,获得全部的自我了解,达到情绪的成熟。(二)个体心理治疗、

5、团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个体心理治疗理论方法起源于精神分析方法。团体心理治疗8~12人,最多不超过50人。家庭系统治疗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交往模式或结构等来改变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问题。第三节心理治疗的职业化及治疗师的职业素养一、心理治疗的职业化趋势及行业规范的建立(一)心理治疗职业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专业队伍正在扩大,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专职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3.专业化培训模式有待改进4.专业人员管理模式仍需探讨5.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服务及收费标准有待建立和完善(二)社会呼唤行业规范的建立二、心理治疗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要求基本技能要求三、对

6、心理治疗师个性特质要求四、心理治疗的职业道德(一)制定心理治疗伦理道德标准的重要意义1.保障治疗专业的自由和完整性2.帮助治疗师在遇到冲突时找到处理的方法和准则3.对治疗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方向和指导4.确保公众不会因个别不良治疗师的做法对心理治疗失去信心5.可以为来访者提供保护自己的法律依据(一)心理治疗师应遵守的伦理道德标准1.保证自己具备合格、过硬的治疗技能和专业素养2.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和专业素养,不断培养自己的伦理判断能力3.不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领域工作4.尊重来访者的自主权5.公正对待所有来访者6.保证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免受伤害7.诚实地向来访者作

7、出承诺8.避免与来访者建立双重或多重关系(三)防止出现下列不道德的心理治疗行为1.泄密2.吹嘘3.不负责4.发生性行为5.不合理收费6.强加价值观给来访者7.其他等第二章精神分析治疗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发展史3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1895~1905年)拓扑模型,将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第二个时期(1905~1923年)本能驱动力第三个时期(1923~1939年)生本能、死本能第二节精神分析理论一、意识层次理论(一)意识(二)前意识(三)潜意识二、人格结构理论(一)本我快乐原则(二)自我现实原则(三)超我道德原则三、性心理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泛性论者)认为人

8、的精神活动来源于本能,本能是维持个体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