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书评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书评

ID:12411239

大小:4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6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书评_第1页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书评_第2页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书评_第3页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书评_第4页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书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书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十九世纪西方中国形象的精彩导读——评《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英]罗伯茨著,蒋重跃、刘林海译:《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时事出版社,1999年。自两汉以来,中国就与西方世界有了初步的交往,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联络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等国的关系,东汉甘英最远抵达波斯湾,虽然从地理上相对来说也是中国的西方,但还不是我们今天通常意义上的西方。直到公元166年,大秦(古罗马帝国)安敦王朝派遣使者来到东汉首都洛阳,中国与西方才算有了直接的接触。此后,中国历代王朝与西方世界也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尤其是唐宋、元明清时期。但这些时期内,由于古代世界生产力与交通的制约而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

2、,加上中国古代后期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西交往的广度与深度均大大受限,双方对于各自的印象基本上处于一种想象,尤其是西方对于中国的印象,更是由于时代转型的需要而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因此,在前近代,中西双方,尤其是西方对于中国的印象处于一种虚幻的状况,直到19世纪通过武力打开中国国门。19世纪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这一时期西方世界已经确立了对东方世界的优势地位,技术的发达和实力的强大使得西方得以直接有力深入东方世界,作近距离以至零距离的观察,从而改变了之前对于中国的美好想象,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虽不无感性也更为理性的更为真切的印象。这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定型的关键时期,

3、这当然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经由许多直接旅居中国的西方人士的点滴观察而汇集而成的。英国当代汉学家约·罗伯茨编著的系列关于西方的中国形象的著作之一——《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英]约·罗伯茨编著,蒋重跃、刘林海译,中华书局2006年7月第1版,(“西方的中国形象”,黄兴涛、杨念群主编)。约·罗伯茨(1935—),英国当代汉学家,1959年获牛津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64年赴美国加州大学学习中文,之后回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长期任教于哈德菲尔德大学,从事中国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除了本书,还编著有《二十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中国历史——

4、从史前到一八〇〇年》《现代中国》等书。就是这样一本汇聚众多曾经旅居中国的西方人士在中国的亲身体验的民族志、风俗记、采风记。该书分类摘取了大量当时旅居中国的西方人的著述,并作了客观全面的导读,运用的资料可谓丰富详实,真切地反映了19世纪西方人对中国的认知;导读提供了解读这些资料的正确方向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建构起这一时期西方人的中国形象。本书可谓是了解19世纪西方人的中国形象或从局外人的视角认识19世纪的中国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实质上是一本资料汇编的导读著作,由十九世纪英、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的各色来华人员的著述、日记以一部分官方档案等资料摘

5、编而成,全书分为一篇导言和十一章正文,书末另附有参考文献目录。开篇的导言可谓是本书的阅读总指南,对本书摘取的资料片段的阅读作了提纲挈领的8指导。十一章正文是十一个不同的主题,每章开篇又有一个导言性质的序篇,然后是若干各自独立主题的小节,结构层次分明,具有逻辑条理性。在开篇的导言中,编者阐述了西方(主要是欧洲)在十八世纪与十九世纪之际对中国印象的戏剧性逆转的历史过程,从而为读者理解十九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提供了必要的历史背景。由此人们可知,在18世纪,“欧洲对中国的崇拜达到了异乎寻常的高度”,受耶稣会士报告影响的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宽容推崇备至,还特别赞美中国的手工制品

6、,尤其是陶瓷。这些主要体现在18世纪的法国,而同时期的英国虽然也出现了类似推崇中国的现象,但热烈程度稍低,甚至还出现了与此对立的声音。这与英国在中国贸易中受到的挫折有关。此后,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更加迫切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的闭关锁国状态严重阻碍了英国意愿的达成,尤其是18世纪最后几年马戛尔尼访华目的的落空之后,西方对中国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充满梦幻的盲目推崇,而是多了批判的眼光,尽管这种批判是基于个人在中国的体验。接着作者说明本书资料的来源就是前往中国的商人、传教士、外交家和旅行家的著述,并说明了选取资料的标准,即大部分是这些旅居中国的西方人留下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是主要是为出

7、版而写作的著述。在对这些材料的筛选中,编者又分别论述了这些材料及其作者的各自不同的特性,最后编者还指出了这些材料及其作者存在的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即对中国人的以偏概全的倾向,以及西方人的种族优越感和作者个人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醒了读者甄别这些材料及作者的观点。整个导言对全书的阅读作了客观全面的指导。正文的主题涉及了一个国家及其民族政治生活和社会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比较全面了反映了西方人对十九世纪的中国的观察。其中,第一章论及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即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前的中国,提供了宏大的历史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