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中医诊疗常规

眩晕中医诊疗常规

ID:12410809

大小:1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6

眩晕中医诊疗常规_第1页
眩晕中医诊疗常规_第2页
眩晕中医诊疗常规_第3页
资源描述:

《眩晕中医诊疗常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眩晕中医诊疗常规眩晕出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氧,脑髓不充。以头晕目眩。视物运转为主要表现。多见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等。1诊断1.1诊断依据1.1.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1.1.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1.1.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1.1.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1.1.5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等

2、。1.2症候分类1.2.1风扬上扰: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易怒、失眠多梦。或面红耳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滑。1.2.2痰浊上蒙: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苔白腻,脉弦滑。1.2.3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弱。1.2.4肝肾阴虚: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倦乏力,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弦细。2治疗常规2.1一般处理眩晕是一种痰病,也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导致眩晕发病的因素较多。针对发病因素进行处理,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对眩晕治疗除药物治疗外,还要针对发病因素进行调节。如调节

3、饮食,饮食尽可能定时定量,忌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厚味,或过咸食品,适当多食蔬菜,尽可能戒除烟酒,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生活,坚持体育锻炼和参加文娱活动,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劳累。节制房事,忌纵欲过度:保持心情舒扬、乐观、防止七情内伤等。对眩晕严重者一定要求卧床休息及有人陪伴或住院治疗。2.2辩证论治2.2.1风扬上扰:基本治法为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汤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成药选用脑立清腔囊3粒,日3次。口服,或用清脑降压片2片,日3次,口服;或用晕痛定片2片,日3次,口服。针刺:风池,肝俞、印堂、肾俞、行间、侠溪。用泻法。2.2.2痰浊上蒙:基本治疗法为燥湿祛痰,

4、健脾和胃。汤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成药选用半夏天麻丸2丸,日2次;或用晕可平冲剂6g日3次。针刺:丰隆、中脘、内关、解溪、头缝。用平补平泻。2.2.3气血亏虚,基本治法为补养气血。健运脾胃,汤药选用归脾场或十全大补汤加减。成药选用归脾丸8粒。日3次,口服;或十全大补丸1丸,日3次,口服。针刺:脾俞、足三里、百会、气海。用补法。2.2.4肝肾阴虚,基本治法为滋补肝肾。汤药选用左归丸为主方加减。成药选用杞菊地黄丸8粒。日3次。口服,或六味地黄丸8粒,日3次,口服;针刺:肝俞、肾俞、太溪、风池,行间。用补法。2.3康复指导眩晕中止后应选用相应的成药巩固治疗。尤其对高

5、血压、脑动脉硬化引发者更应坚持治疗,防止复发,预防并发症。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生活,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八段锦、练气功。一般性的球类活动等。附: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