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

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

ID:12388707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6

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_第1页
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_第2页
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_第3页
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病名】中医病名:胃痞病西医病名: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以胃脘痞胀、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胃痞”的范畴。2、西医诊断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必须包括以下一条或多条: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并且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亚型诊断包括餐后不适综合征与上腹痛综合征。(二)证候诊断1.脾虚气滞证:胃脘痞闷或胀痛,食少纳呆,纳少泛恶,

2、嗳气,呃逆,疲乏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弦。2.肝胃不和证:胃部胀痛,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痞塞不舒,心烦易怒,善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3.脾胃虚寒证:胃寒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泛吐清水,食少纳呆,神疲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4.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或疼痛,口干口苦,身重困倦,恶心呕吐,小便短黄,食少纳呆,舌苔黄腻,脉弦。5.寒热错杂证:胃脘痞满或疼痛,遇寒加重,肢冷便溏,嗳气纳呆,嘈杂泛酸,舌淡苔黄,脉弦细滑。【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

3、脾虚气滞证治法:健脾理气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合香砂枳术丸加减。(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姜厚朴、木香、砂仁、元胡、法半夏等)中成药:枳术丸、香砂六君子丸、胃乃安胶囊等2.肝胃不和证-4-治法:疏肝和胃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白芍、川芎、香附、陈皮、法夏、佛手、木香、炙甘草等)中成药:胃苏颗粒、达利通颗粒、气滞胃痛颗粒等。3.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散寒推荐方药:理中丸加减。(党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苏梗、姜厚朴、炒神曲、制香附等)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温胃舒颗粒、虚寒胃痛颗粒等。4.脾

4、胃湿热证治法:清热祛湿推荐方药:连朴饮加减。(黄连、姜厚朴、石菖蒲、法半夏、黄芩、陈皮、芦根、茵陈、生苡仁等)1.寒热错杂证治法:辛开苦降。推荐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清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生甘草、姜厚朴、炒神曲、煅瓦楞子等)中成药:荆花胃康胶丸等。(二)针灸治疗1.常规针灸疗法:常分虚实进行辨证取穴。实证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以毫针刺,采用泻法;常取足三里、天枢、中脘、内关、期门、阳陵泉等。虚证常取背腧穴、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毫针刺采用补法,常用脾俞、胃俞、中脘、

5、内关、足三里、气海等,并配合灸法。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和临床症状,也可选用多功能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治疗。2.热敏灸疗法:热敏穴位以腹部、背腰部及小腿为高发区,多出现在公孙、下脘、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等区域。每次选取上述1-2组穴位,每天一次,每次治疗以灸至感传消失为度,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三)推拿治疗辨证使用不同手法配合相关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按摩手法常用揉、捏法等。(四)外治法辨证选择温阳散寒、理气和胃、健脾益气等中药穴位敷贴和熏洗治疗。(五)其他疗法根据病

6、情需要,可选择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如音乐疗法、心理疗法、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中频电疗等。-4-(六)护理包括生活调理、心理调节、锻炼等。【难点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生活环境、饮食结构及工作节奏等因素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针对功能性疾病,西医治疗目前仍存在种种不足,临床疗效有限。综合分析,本病的治疗难点主要在于:1、疾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2、病情相对复杂,症状表现不一,治疗切入点较难把握;3、疾病缠绵,临床复发率较高。因此,中医药的介入

7、可谓是为本病治疗提供了一个新希望。【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单项症状改善评价标准痊愈:症状消失。显效:症状改善2级及以上者。有效:症状改善1级者。无效: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其中症状按程度分为4级;无症状。轻度: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度: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重度: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2.中医证候评价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8、2010;30(5):533-537)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其中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中医证候量化分级标准:无症状(0分);轻度(1分);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度(2分):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