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

ID:12381837

大小:50.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7-16

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_第1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_第2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_第3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_第4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篇一:《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2、掌握律诗的格律知识和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4、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5、背诵并积累名句。教学重点:1、感受、品味诗歌意境。2、背诵并积累名句。教学难点:1、理解寓意,把握主旨。2、培养、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设想:1、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3、点拨——研讨式。尽可能找诗歌的精彩处与学生的兴趣点相交汇的部位设疑提问,启发

2、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性感受与领悟。4、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积累1、近体诗知识(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2)律诗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

3、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3)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2、诗歌鉴赏指要(1)基本要求:鉴赏诗的内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基本要领:①朗读吟诵,整体感受。②披词入情,激发感情。③展开想象,探究意境。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④感受韵律,品味语言。二、学习《秋兴八首(其一)》1、作者:杜甫,

4、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称赞。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在诗歌艺术上,他形成反复咏叹、沉郁顿挫的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2、关于作品:《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公元766年(大历元年)、55岁旅居夔府时的作品

5、。这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写这组诗时,离开安史之乱的爆发(755)已十一年,“安史之乱”虽被平定,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强马壮,不时侵略唐境,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此时,他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3、诵读、理解4、研读诗歌(1)全诗感情基调——孤独抑郁

6、(2)整体感知:一、二联——巫山、巫峡的秋色秋景;三联——由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四联——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砧声所打断。通过对巫山巫峡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受秋色秋景扑面惊心,抒发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3)分析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A、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明确:玉露、枫树林、波浪、风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B、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秋的萧杀,人的忧伤与孤独。C、如何感受意境?明确: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及下,使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中,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隐晦,不见天日,形象表

7、现诗人的极度不安,和胸中的郁闷不平,象征了国势的危急。——用豪迈、宏阔写出哀愁,既抓住景物特点,又融入自己情感,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D、如何理解“丛菊两地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明确:体现诗歌主旨,诗人此时身在夔州,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第二次看到菊花的开放却是秋天满目萧条,不觉得潸然泪下,联想自己老病孤舟,又不觉引发诗人对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慨,忧国伤时。E、如何理解“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明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