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研究-教学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实践

中医诊断学研究-教学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实践

ID:1238041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09

中医诊断学研究-教学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实践_第1页
中医诊断学研究-教学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实践_第2页
中医诊断学研究-教学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实践_第3页
中医诊断学研究-教学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实践_第4页
中医诊断学研究-教学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研究-教学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诊断学“研究-教学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基本内容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为“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和湖南省厅高校重点实验室,也是全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医诊断学教学研究会主任委员单位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因此,自“十五”建设以来,学校要求我学科即发展定位为“研究-教学型”学科,而本学科教师要努力成为“研究-教学型”教师。我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和教学潜能,通过研究论证,从教学理念与师资培养研究、教材教参建设、教学仪器研制、实验教学建设、网络课件研究等多方面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

2、研究-教学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1树立“研究-教学型”教学理念,培养“研究-教学型”教师队伍(1)“研究-教学型”教学理念研究通过研究,我学科教师统一教学理念,认为“研究-教学型”教学模式应该用科研促进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不同层面的教学改革,要提高本科生的诊法实践能力和中医辨证的思维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质量。多年来,我学科教师在积极承担各类科研、教研项目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将学科发展新动态和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增加教学内容的学术“含金量”,明显促进了中医诊断学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课程

3、已于2006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研究-教学型”师资队伍培养“研究-教学型”教师必须主动承担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师深厚的学术功底支撑高质量的教学。多年来我学科教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自“十五”建设以来(2002-2007年),我学科15位教师共承担科技部“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属各级各类科研、教研课题58项,平均每位教师承担3.41项课题,共获经费430.0万元,人年均科研经费4.21万元;公开发表科研、教研5论文253篇,人均学术论文14.9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教参37本,人均

4、2.18本;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教研成果奖励27项,人均1.8项。这既提高了教师自身学术素质,也促进了中医诊断学教学水平的提高。1.2建设“研究-教学型”教学模式的内容1.2.1主编“研究-教学型”教学模式的教材将本学科教师所取得的科研、教研成果引入所主编的“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研究生教材中,以适用于“研究-教学型”教学模式的需要。(1)朱文锋主编:“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08,2007.04),引入研究成果:①朱文锋教授主持制定《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已作为《国家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实行(获湖南省科学

5、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其中的规范的“中医病名”和“证名”均已纳入以上教材。②“证素辨证”,是朱文锋教授等承担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中医临床辨证方法研究”的新成果。其中核心内容“辨证统一体系”已纳入以上教材。(2)袁肇凯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实验方法学》(科学出版社2003.08,2007.08),引入研究成果:①“中医微循环检测”、“舌脱落细胞学检测”、“中医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是袁肇凯、胡志希教授等完成的中医望诊、舌诊研究项目,该项成果为中医望诊客观化研究提供了实验检测的平台(已获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奖励)。上述

6、成果均已纳入以上教材。②“WF-Ⅲ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制”是朱文锋教授等基于“证素辨证”思路所研制的中医临床辨证诊疗软件,对于加强学生辨证思维训练,提高临床辨证水平有要的意义(获湖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上述内容已纳入以上教材。(3)袁肇凯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诊断学(研究生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01)为了更新教学理念,适应多样化教学的需求,充分反映中医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成果,我们将“疑难解析”、“研究动态”、“综合运用”、“相关现代理论和技术”等反映中医诊断学科研成果和学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编入教材。上述教材,正确把握了中医诊断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7、方向,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开展中医诊断学“研究-教学型”教学创造条件,既注意中医药特点、特色,充分体现了“研究-教学型”科学性、时代性和实用性。51.2.2研制“研究-教学型”教学模式的仪器设备我们根据“研究-教学型”教学模式的要求,开展教学仪器、教学软件、教学课件、网络教学系统及相关数据库的研制,并应用于本科教学之中。(1)教学仪器①中医面色教学:袁肇凯、顾星、胡志希教授研制了GD-3光电血流容积仪,为中医“色诊”教学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②中医脉诊教学:谢梦洲教授等研制了一种“高灵敏度触觉传感器”(获国家实用新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