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文中国哲学史笔记

张立文中国哲学史笔记

ID:12368885

大小:144.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7-16

张立文中国哲学史笔记_第1页
张立文中国哲学史笔记_第2页
张立文中国哲学史笔记_第3页
张立文中国哲学史笔记_第4页
张立文中国哲学史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立文中国哲学史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哲学创新的三大标志:核心话题的转变,人文语境的转变,诠释文本的转换。中国哲学的精神:1)张立文:忧患精神,乐道精神,和合精神,人本精神,笃行精神。2)宋志明:自强不息,辩证思维,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内在超越,有容乃大3)向世陵(传统):辩证思维(物生有二和一分为二和合与中庸,整体与有序,变化和发展),浓郁的社会情节(论道经邦,人道伦理本为,内圣外王,发现寓于解释和温故而知新,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忧患意识),独特的哲学基本问题(天范畴的含义,天人之际的两大命题,天人分和与中国哲学研究)中国哲学的阶段:1)张立文:先秦百家哲学,汉唐三教哲学,宋元明清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

2、。2)向世陵:先秦诸子学,汉唐哲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近代新学。先秦百家哲学一.天道自然老子1.道之为物老子认为,天地之上更有其所至,其所至者,既是所谓道。1)道是万物之本源,本根,道为万物之宗,天地根,不是谁之子。“道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道只是一种在,一种纯粹的存有,只是一种逻辑上的抽象。说他无,是指他无名,不是任何具体的存在,说他有,是指他不虚无,是实实在在的,确然不虚的在。3)道不断运动变化,周行而不殆4)道是万物的存在根据,是事物的共同本质,同时又是事物的主宰。2.道法自然道成就天地万物,并非有意为之,而

3、是完全无意作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自然只不过是对道之状态与作为之形容,而非道之外更有一实体叫自然。2)道成就万物,完全自然而然,自然无为3)道之本性就是自然无为4)无为而无不为3.辩证思想1)世间万物相互依存2)道所生万物,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3)物极必反,事物由小到大,到一定程度,必然向相反方向发展4)反者道之动,老子倡导贵柔庄子1.自然之性1)人之本性即是自然,自在而自由,在自然状态,人的本性获得最充分的体现2)圣人降世,制礼作乐,标榜仁义,人的自然本性遭到破坏,仁义实际就是残害道德之工具3)丧失自然本性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五色,五声

4、,五臭,五味,好恶之心。4)人之行为的善与恶关键在于其是"自得"之行,还是"得彼"之行2.死生为昼夜1)昼夜的交替是自然而然,生与死的变更也像昼夜一样,完全是自然现象2)人对于死,关键应该有一种能够放得下的情怀,死生即为昼夜,人又何必悦生而恶死3)庄子追求精神的自由,所以反对用厉害来对待一切,而厉害之中最大者莫过于生死3.齐物论彼此俱无,无以为对,无可无不可,就是所谓的“齐物”1)以道观之,天下万物莫不玄同,故无贵贱;以物观之,每一物皆自以为贵,而以他物为贱,物皆自贵而相贱,而事物本身并无贵贱。2)以道观之,天下万物皆归于一3)齐万物,齐生死,并非为奇而齐,齐与不齐,是

5、人本身的一种态度,物本身并不受此影响。4)“心斋”(保守心灵的虚静空灵,剔除物欲)与“坐忘”(离形去知)5)齐物,心斋,坐忘,最后所达到的境界,就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稷下道家1.精气说(本体论)1)继承老子道为万物之本源之思想,同时认为道就是气或者精气2)精气不但是人得以生的基本条件,也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材料3)用精气解释人的意思起源和人的精神活动4)一切事物都是气变化的结果,但气在这些变化之中,其本身却不变5)气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静因之道(认识论)1)正名,以形(客观存在)务名,名行相符,强调实事名的基础2)认识

6、两方面因素:认识对象和认识主体。认识主体分思维器官(九窍)和感觉器官(心)3)心灵修养的两个方面:排除主观色彩和涤除物欲。前者为“因”,后者为“静”4)“因”的要求是“无益无损”,即是“舍己以物为法”;“静”就是保守心灵的清净灵虚;所谓“虚”就是涤除人的物欲之心;“一”就是心志的专一,“专于一,一于心,耳目端,知远若近”一.人道有为孔子1.仁学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孝悌为仁之本2)“爱人”是“仁之本”的推演与泛化。3)孔子主张的“爱”是“差等之爱”,差等的标准就是“礼”4)“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为仁在于靠自己,克己复礼为仁。5)仁还表现

7、为一种精神境界。“仁者乐山”“仁者安仁”“仁者静”“仁者寿”2.天命论1)孔子所谓天命,已不是西周的那种发号施令,人们可以用德行来取悦的有人格的至上神,而是不能说话,而人又不能够改变他的命运之天2)到孔子这里,命与人分离了,人只能接受,无力干涉天命3)“知天命”是孔子人生修养的和人生自觉的一个重要步骤,统一于主体自觉与命运支配的关系,知道自己的命运,实际上就是知道自己,“知天命”实际就是认识自己的一种特殊方式,一种积极的对待命运的方式。3.中庸1)中庸是知天命的一个方法原则,孔子常常告诫人们要合乎中道,孔子自己也是以中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