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

ID:10223023

大小:227.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6-12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_第1页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_第2页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_第3页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_第4页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  (一)先秦时期的哲学  三皇: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或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中国古人坚信,人类文明没有神创的影迹。伏羲创八卦并非“听”,而是“观”。表征了重理性与重信仰的不同文化传统的区别。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1、进入“五帝”时代,已有大规模的战争。  2、宣扬“禅让”制度。  3、天下为公。  夏朝  自禹至桀17君14世,从公元前21世纪到前17世纪。  商从汤到纣,31帝17世,公元前17世纪至前12世纪。  殷商西周的社会结构与思想信仰  

2、1、氏族制的社会组织结构  一方面作为统治阶级的殷人,是以整个氏族的方式组成与面对被统治阶级的;另一方面,作为被统治阶级的人们,也以血缘亲族的方式生存着,被管制着。  与殷商有别的是,周朝在统治者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宗法制度。包括:区分了嫡庶的关系,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子弟到各地,推行封建制与世袭制;明确远近亲属以及上下等级的不同,创设礼仪规范。  2、殷人的帝所表征的信仰  固然保存着浓重的自然的成分,但是却担负了社会的与国家政治的许多功能了。  “帝”不是以“创世者”的身份获得支配世界的最高权力的。殷人是在打败

3、敌国获得中土的最高权力之后,将自己的祖先神上升为最高神的。  3、周人的祈天意识与敬德观念  以“天”称至上神,显然凸现了至上神被赋予“上”、“大”意义后所获得的超越意义。  “德”的发现,首先意味着周人正式地思考并提出了一个关于统治权在道义上的正当性问题。唯有“德”——承认他人、他族生存的权力与给予一定的位置——才能有人有土,即才能确保本族的统治权力而不失,终于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的一条重要古训。天的自然生殖的特点、人格神的身份被淡化了,天被赋予了一种价值理性的品格。帝向天的转化,隐含着这种品格的转变。  4、《尚

4、书》与《易经》——中国最古老的经典  “六经”——尚书、周易、诗经、礼经、乐经、春秋。  诗经、乐经、礼记侧重于性情与品德;尚书、易经、春秋侧重于知识。  尚书是记述三代君王霍先圣先哲言论与行事的典籍,最有价值的是“德”的观念的提出。  《洪范》:记住了周武王攻灭殷商之后,向其贤臣萁子讨教治理国家的方略。五行出现。  《易经》:  1、以繁杂的莁法取代只问一正一反的的龟卜,意味着对宇宙多样性的丰富感受。  2、以“易”为名,体现着古人对事物变化性的认识。  3、从数字到爻词体现了对经验事物矛盾运动的深刻了解,获得

5、宇宙论的支撑。后来的儒家借助体认宇宙生生不息的原则而成就人的“生生之德”,就使易经获得中国传统中又一重要的价值源头的意义。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迁与思想转向  周平王东迁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49年被秦国所灭,历时420年。  春秋开始于前722年,止于前481年,战国开始于前476年。  周平王东迁意味着周王室的分裂与诸侯国的离心。还有深层次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与可能。殷商处在半渔耕半农耕的时代,殷末周初,转入以农耕为主,但主要生产工具是石器。由于生产力低下,耕作的方式是集体协作。全国土地归王族所

6、有,臣属以井田制方式划分土地。先治“公田”,后治“私田”。西周末年,春秋时期,铁器发明,牛耕使用,个体经营方式出现。这种阶级变动所显示出来的重要特征,是贵族阶级的衰落和战国之际平民地位的上升。  2、变法潮流  1、废弃氏族制的管理方式,转向区域制,郡县制的设置与推行既体现了这种转向。  2、废弃世卿世袭制,选贤能担任官员,加速不同阶级的上下流动。  3、打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做法,制定公开而严明的各种法律,贫民由之获得与贵族平等的权利;  4、推行耕战政策,  3、《诗经》的“忧患”意识与先秦思想

7、史的理性走向  宗教信仰——价值理性——工具理性  《周颂》表现了周人的基本的宗教信念。“大雅”、“小雅”毕竟出现了一批具有浓厚“忧患”意识的作品。  天作为有灵性、有人格的神的意识进一步消退了,人们的思想进入了理性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人们还是持守着传统中的“德”,持守着对良好秩序(礼)和良好教养的一种理想。这仍然是超越的,仍然具有宗教性。《诗经》在这些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种气质,正是贵族气质。  降及战国,各国内部的社会构成渐次由平民取代贵族,国与国的交往渐次功利化、权谋化,社会精神风貌由价值理性转向工

8、具理性。  四、“士”阶层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的格局  在西周时期,“士”不构成为独立的阶层。到春秋,“士”这一阶层终于成为有教养、有学识,又有才干的士人,而为社会看重。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的士人都有志于构建自己的一套理论已立世,出现百家争鸣。  《庄子。天下篇》把先秦思想区分为三个时期:  1、沐浴在神明的临照时期:人们依一定的术数达到天意,生活在纯一与和谐中。  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