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寻根者关照下的传统文化出发——论寻根文学的困境

从寻根者关照下的传统文化出发——论寻根文学的困境

ID:12362960

大小:3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6

从寻根者关照下的传统文化出发——论寻根文学的困境_第1页
从寻根者关照下的传统文化出发——论寻根文学的困境_第2页
从寻根者关照下的传统文化出发——论寻根文学的困境_第3页
从寻根者关照下的传统文化出发——论寻根文学的困境_第4页
从寻根者关照下的传统文化出发——论寻根文学的困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寻根者关照下的传统文化出发——论寻根文学的困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寻根者关照下的传统文化出发——论寻根文学的困境第3卷第3期2007年7月沈阳工程学院(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enyangInstituteofEngineering(SocialSciences)VoI.3NO.3JUI2007从寻根者关照下的传统文化出发——论寻根文学的困境鲍小蕾(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寻根文学"异军突起,并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中方与西方文化之间找到一种更适合于被世界所接受的文学表达方式.评论界,文艺界纷纷投身于"寻根"之列,可

2、仅在一年的时间里,他们便如昙花一现,其原因在于寻根者在面对传统文化时,其出发点是矛盾的,其态度是模糊的,其选择又是片面的.关键词:寻根文学;传统文化;困境;"根"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17(2007)03—0407—03一,向传统文化回归时出发点的困境可以说寻根文学的产生是源于对现代化的追求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艳羡.1985年,中国的文学作家都在急切地上下求索并寻找出路,正在此时由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所着的《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对同样有着百年落后与抗争历史

3、的中国作家的刺激是相当深刻的.于是他们在还没有弄清楚他"根"与己"根"的区别时,就急匆匆地想通过同样的回归传统,回归本土走向世界.1984年12月,韩少功,李杭育,阿城等在杭州召开了"新时期文学:回顾与预测"会议,在这次会议中达成了"寻根"的共识,1985年正式提出"文学寻根"的口号,这时的寻根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把自己带向世界的工具与手段,而并非旨在寻找传统文化之"根"本身,从而陷入走向传统与走向世界两种纬度之间的困惑状态,他们认定《百年孤独》就是利用传统得到世界认可的,所以也这样做了.可是却忽视了一个重要

4、部分: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可以说寻根者们从楷模那里总结出来的走人文艺现代化的途径首先就是有失偏颇的.于是《爸爸爸》《小鲍庄》还有"商州系列"等等作品中都大量冲斥着魔幻主义的色彩,一味地躲在"地域之远""时代之远""心灵之远"lJ中自由地编织来自传统的故事,却终因没有学到西方的真谛,缺乏作者价值观和时代意识,从而使文本没有一定的历史厚重感.其实在对西方的盲目艳羡下走向传统,再通过传统走向世界,不仅是对传统的不尊,也奠定了其出发点在理论上的困境.寻根作家绝大多数都有过知青经历,如:王安忆,收稿日期:2006—1

5、2—15作者简介:鲍小蕾(1983一),女,合肥人,硕士研究生.韩少功,钟阿城等等,面对"寻根"的倡导,知青群体是慌乱的,因为在人生的光辉岁月里,他们的宝贵时光大多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上山下乡,融人乡村,进行劳动.由于知识,文化教育的缺乏,所以总有些底气不足.于是在"寻根"的大旗下,这些知青只能回头去找自己熟悉的与"根"有关的东西,因为寻找不同从而方向不同.一部分人回头去找他们上山下乡生活过,劳动过的那片土地,那些村落,那些人群,但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在这类知青群体中都曾经有由"伤痕"走向"反思"再走

6、向"寻根"的过程,同样的对象,同样的作者,态度却在潜隐的变化,由最初的激烈的控诉,变成模糊不清的叙述,短短几年,变化是否太快?是盲目跟从西方也好,是因为艺术自觉也罢,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他们同样是困惑的.马尔克斯是热爱马康多那个小镇的,可是这类知青作家群体,他们走过伤痕走过反思,再怎么去热爱呢?没有热爱的情感底线,怎么走向世界?而另一部分人则把传统文化的"根"扎向了自己的故乡,如贾平凹,张炜,他们对故乡是热爱的,却因为没有历史厚重感而显得单薄,同时尽管他们与故乡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联系,但是因为身处城市,从乡

7、村进入城市,面对崭新的世界,他们如同海绵一样积极地吸收来自城市的现代的东西.这一特定的时期,寻根者是无法真正做到回到"根"本身.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寻根者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方面是相当模糊的,是介于批判与认可之间的暖昧状态.在激越的情绪中,1985年一批文人投入到对传统文化的探求之?408?沈阳工程学院(社会科学版)第3卷中,想建立起一种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中所倡导的"思维的优势和审美的优势",从而在民族文化这片土壤中滋生出一种新生的力量."审美的优势"与"思维的优势",成为两种不同的逼近传统文化的

8、向度.走向"审美的优势":寻根者通过一片不存在或者在回忆中理想化了的土地去赞扬人性美,构建出和谐而有审美意味的境界,走入了沈从文式的文艺思路中.可是有过现代或西方思想浸染又历经过重重困难的中国当代作家们,怎么能构建出一片纯美的乌托邦?怎么不去怀疑他们笔下的美?比如:《棋王》表面上是在构造一种理想人格,有着老庄的适得逍遥,有着常人没有的和谐心态.可是当我们站在阿城的角度再来靠近王一生这一人物时会发现,作者"我"始终是与王一生这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