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60478
大小:4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6
《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的课程管理、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过程、批改辅导、学业评价、教学研究。本标准适用于杭州市上城区所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科教学管理。辖区内其它学校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2、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教师法》(2006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3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6月7日发布)教基[2001]17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学科指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开设的全部学科。3.2 教学规范8教学规范是指规定教师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程。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规范指导学校和教师的科学教学新方法。4 课程管理4.1 课程实施学校是课程实施主要机构,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学校
3、应规范课程管理的各项制度,选用国家或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和课程辅助资源。学校校长和各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发现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指导教师科学实施课程。4.2 课程开设学校应开齐、开足、开好规定的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门类和课时总数。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保质保量地实施体育和艺术课程。认真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能依据课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的处理。4.3 课程资源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规划、实施与管理。积极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学校课程,拓展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建
4、立学校课程教学资源管理制度,开发和积累各门课程的资源,以及建立教学设计、课件、习题、教学案例和课例等教学资源。4.4 实施要求8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保证自修课、实验课和实践活动的学习时间,教会学生合理支配课余时间。重视中小学、幼儿园之间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衔接,注重各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控制好教学进度。5 教学准备5.1 教学计划5.1.1 规范内容以学期为单位撰写教学计划,能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全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学期教学目标、教学措施、教
5、学进度表和相关教学准备等。5.1.2 研究课标认真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5.1.3 研究教材钻研整套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了解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注意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延续性。树立课程资源和教材开发的意识,创造性地用好教材。5.1.4 研究学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力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等,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5.2 教学设计5.2.1 明确单元教学目标8通过了解单元内容,分析单元知识结构和逻辑
6、结构,明确各单元的教学要求。5,2.2 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制定课时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正确规范,具有可操作性。5.2.3 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课题名称、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时安排、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预设、作业设计等,教师应勤写课后反思。5.3 备课检查和指导备课检查应与课堂教学调研相结合,重点考察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以独立备课为前提,研究集体备课制度的改进,倡导规范教案与特色教案相结合,使备课成为教师个性化的日常教学研究活动。备课检查的
7、结果应以指导的方式及时反馈。5.4 备课实施细则上城区教师备课按附录A上城区教师备课实施细则进行。6 教学实施6.1 兴趣激发6.1.1 重视学习氛围与学习效率的关系,重视课堂组织,依据学生学习特点创设良好学习氛围、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效学习。86.1.2 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亲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视板书设计,媒体和课件辅助教学的选择与运用要简易、有效,课堂调节要动静搭配,合理分配课堂教学的时间,在规定的课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6.2 师生互动6.2.1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有效,学生有学习的主
8、动权。课堂提问要体现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倡导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乐趣,培养探究能力。6.2.2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