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问题研究

税收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问题研究

ID:12354045

大小:37.06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7-16

税收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问题研究_第1页
税收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问题研究_第2页
税收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问题研究_第3页
税收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问题研究_第4页
税收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税收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税收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问题研究   财税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一方面以增发国债、扩大支出为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应考虑逐步“淡出”,另一方面应更加注重税收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在促进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问题   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各方面的情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积极财政政策应根据新形势考虑逐步“淡出

2、”。   (一)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必要性   积极财政政策之所以要考虑“淡出”,主要是因为:   1.受政府财力和财政风险的制约。我国并不具备长期大规模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能力。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到2002年也不过为18.6%,能够用于宏观调控的财力是非常有限的。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基本上是依靠扩大财政赤字、发行国债来进行,但长期实行下去是难以为继的。这几年我国财政赤字、国债发行额与累积余额迅速增加,赤字率和国债负担率都有大幅度提高。1998~2002年,我国的赤字率从1.2%上升

3、到3.0%,国债负担率从10.0%上升到18.1%,财政风险明显加大。   在考察财政风险时还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隐性赤字问题。我国除了反映在财政预算账目上的公开赤字外,还有多种形式的数量可观的隐性赤字,如乡镇基层政府的欠债、欠发工资、粮食企业的亏损挂账、拖欠企业出口退税款等。2003年底,仅拖欠企业出口退税款一项就近2500亿元。如果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我国赤字率将达到5%左右,大大超过了国际警戒线。   (2)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问题。包括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其他公共部门债务、社会保障基金债务

4、等。如果把这些因素也都考虑进去,我国国债规模在4万亿~5万亿元以上,国债负担率将在50%以上。当然,上述或有债务不见得都会转为法律意义上的债务,但是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按其性质来说实际上就是国家债务,最后都必须由财政来“兜底”负责。   (3)国债的投资效益问题。这些年来发行的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项目,总的来看效益是好的。但也有一些项目缺乏科学论证,仓促上马,造成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或被投资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造成浪费,有的国债资金甚至被挪用等。此外,我国是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就累积起了相当庞大的债务规

5、模,国债负担率、赤字率等指标在5年内翻了一番,发债规模和速度增长过快,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形成过大的压力。   2.“挤出效应”问题。所谓“挤出效应”是指由于政府扩大赤字,增发国债而引起民间投资减少的现象。随着对民间资本进入限制的逐步取消,继续长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引起的“挤出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而且从各国的实践看,即使是大型基础设施和基础建设项目,只要制度设计得当,民间资本也是愿意参与其中,并不是非得由政府投资不可。况且,目前国债投资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在使用国债资金时还很难做到不进入竞争性领域。另外,从财政

6、收支总体上看,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税收收入出现了超常增长,不管原因如何,都意味着政府所支配使用的资源增加,相应地会减少民间部门可支配使用的资源,这也属于“挤出效应”。   3.防止旧体制的复归。财政政策特别是国债投资政策偏重于政府的计划调节,目前我国旧体制的影响还相当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长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国债投资规模不加控制,就有可能强化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导致旧体制的复归,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必须清醒地看到,提出旧体制复归问题,决非危言耸听。目前我国经济仍然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经济,政府包揽过

7、多的问题依然存在,而国债资金投资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投资体制,投资项目由地方、下级层层申报,中央、上级层层审批,同时还要求银行配套贷款、地方安排配套资金,其影响规模要几倍于国债投资规模。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同政府官员任命制相结合,很容易产生争投资、大干快上、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弊端。政府过多地介入资源配置,不利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必须明确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才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配置资源只能是第二位的选择。试图长期借助扩大赤字、增发国债来拉动经济增长,是错误和危险的想法。

8、   (二)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条件   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并要选准时机。其基本条件就是国民经济的增长有了内在动力,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局面得到了扭转,“淡出”时机的选择也非常关键。那么,如何认识和判断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以及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具备了“淡出”的条件呢?   根据有关资料和调查研究分析,我国经济在2002年已基本走出低谷的基础上,2003年进入了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