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28305
大小:4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6
《镇江安置点建议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洋县谢村镇镇江安置点建设项目建议书第一章可行性研究总论洋县谢村镇位于县城以西11公里处,行政区划76平方公里。全镇辖28个行政村,269个村民小组,15078户,48720人,有耕地面积51071亩。镇域内地势中南部以平川为主,北部以浅山丘陵区为主。调查村庄分布情况,平川地区地势普遍低洼,汛期内涝灾害严重;浅山丘陵区,地质构造情况复杂,生态环境差,不是因汛期容易造成山体滑坡、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就是因旱造成群众减产减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增收带来了严重威胁。上级启动陕南移民搬迁安居工程后
2、,客观地为解决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群众的安居乐业提供了政策保证。在镇、村的实际调查摸排中,经灾害地区群众的意愿申诉,结合中心小城镇建设中长期规划,谢村镇2011年拟定在镇政府驻地以北修建“谢村镇镇江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该点临近汉江,有丰富的水资源优势;紧靠108国道,有便捷的交通优势;依托古镇谢村,有客观的历史、地理底蕴,加之传统的黄酒文化繁衍和现代工业园区的快速崛起,对人气的聚集、文化的传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鉴于该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小城镇水平较高,因临近洋县
3、工业园区就业条件便利,利于“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最终目标的实现。规划和设计中的安置点内,各项生活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建设安置点安置移民有普遍的群众基础和环境基础。本点设计占地100亩,拟安置移民搬迁群众100户,其建点规模和安置规模均较适度,从土地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和总投资等方面,具备客观的实施条件。安置点的规划,拟将人居、环境、商贸和传统的黄酒文化、黄酒产业完美结合,使其既符合陕南移民搬迁政策、又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起点、高规划、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的”要求,争取用5年时间建成具有浓郁
4、陕南气息的安置点的典范。镇政府已在先期的工作中做好了土地丈量登记造册工作,涉地农户的安置工作已经初步到位,聘请省专业规划设计人员已经取得空中、地表、地下实测资料,总体设计已经取得初步认定。镇政府业已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人员到位、职责明确、经费有保障,组织保证作用落在了实处。进点农户报名踊跃,有望突破规模控制。目前,在谢村镇的经济构成中,以工业经济为龙头,以产业经济为支柱,以粮油生产为基础,以工商服务业为补充,形成了一二三产齐头并进、经济总量快速成长的良好局面。随着谢村工业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小城镇建设进程的
5、逐渐加快,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热情的持续高涨,乡土就业、工农结合的经济创收方式得到迅速普及。入住小区、改善居住、生存、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步伐成为灾害地区群众的共同渴望。鉴于以上因素,建设“谢村镇镇江移民搬迁安置点”项目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客观可行的。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陕南因其独特的地理和地势特征,在汛雨季节总是重大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频发区,易灾地区群众生命和财产始终面临巨大威胁。本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局地性恶劣气候反复出现,因暴雨造成滑坡、倒房、毁坏农田、农作物减产绝产、人员被困、
6、畜禽损失事件屡见不鲜,一方面打乱了群众安居乐业的正常生活秩序,产生了对天道无常的恐惧和无奈,另一方面也使政府的工作日臻被动,不能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群众的灾害损失。为了和谐社会建设,构筑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使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落在实处,实施谢村镇镇江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工程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经过考察论证,实施洋县谢村镇镇江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工程具有优越的建设条件。具体体现在:1、选址合理。安置点位于镇政府附近,南邻千年古镇谢村老街,北与名校池南初中和前湾、后湾、邓家湾等行政村相呼应,在扩大古镇规模的同
7、时又不破坏古镇的神韵,使历史与现实、古典与现代得到完美结合。2、地质优良。经钻探勘测,地表以下2—2.5m为粘性土壤层,壤层以下为3m厚度沙砾层,地层结构密实稳定,承压承重效果好,适宜于村镇民用住宅建设。3、建设取材便捷。安置点建设需要采取大量的回填物料和建筑沙石,就近从汉江河滩取料不仅可以节省建设成本,更能对河床进行有效地改造,对江河防洪有百利而无一害。4、环境优美。小桥、流水、田野、村庄、绿地、古镇,人文与自然地结合、动与静的结合,层次分明又互为映衬,融合农村与城镇元素的绝佳人居环境。5、设施完善。安置点周边
8、水、电、路等主干基础设施齐全,节省了大量的建设成本,辅以安置点全面的建设设计,新集成的安置点将是一个全新的集人居、商贸、休闲与陕南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社区、明珠型社区。6、衔接了历史习惯。一江之隔的小江、二龙一带的群众,自古以来就以谢村为赶集贸易目的地,两岸人民一衣带水、一脉相承,建设好本安置点,可以更好发挥纽带作用,使谢村的中心地位得到充分的凸现。第四章设计规模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