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11805
大小:48.56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7-16
《语言理解与表达专题训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言理解与表达专题训练.doc1.橙足鼯鼠体形似松鼠,但比松鼠大,身长约45厘米,后肢较长,尾粗长,尾毛蓬松色浅淡,爪钩锐利,眼上而圆,耳廓无束毛,听觉灵敏,全身披灰褐色长毛,腹毛呈灰白色,四足背部毛呈橘红色,因而有“橙足鼯鼠”之称。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 A.橙足鼯鼠名称的由来 B.橙足鼯鼠的体态外貌特征 C.橙足鼯鼠与松鼠体形比较 D.橙足鼯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2.她自小在澳洲长大,回国时几乎不懂国文。上了一星期的课后,她来看我,说其他的功课都很容易,只是国文仍是听不懂。从此她每星期来四次,要我替她讲解,真没见过这样聪明的孩
2、子,进步象风一样快。一个月以后,她每星期只消来两次,而且每次都是用纯粹的流利的汉语和我交谈。等到第二学期,她竟能以中文写文章,不但字句通顺,而且描写得非常生动。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进步很快 B.她由不懂国文到能以中文写出流畅的文章,很不简单 C.她学习能力很强 D.她既聪明又好学,只用一个学期就由一个不懂国文的基础上升到能写出通顺且生动的中文文章 3.寂寞不是病态心理,而是人心路历程的标志。我国有许多有名的诗篇,都得力于作者当时心境的淡泊寂寞,如众人熟知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
3、一言以蔽之,当心灵发生寂寞感的时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如果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你的天赋才华会因寂寞的冶炼而升华一个境界。 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家只有在寂寞时才能写出优美的诗歌 B.要表现你的天赋必须能够忍受寂寞 C.寂寞的好处大于坏处 D.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它就不是坏事 4.尼龙的强度,比棉花高二三倍,比羊毛高四五倍。一根直径为1毫米的尼龙丝,可以吊起一百公斤的东西,一根手指那么粗的尼龙绳,可以吊起一辆满载的解放牌卡车!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尼龙() A.强度非常大B.用途非常广
4、C.可以用来吊汽车D.与棉花和羊毛强度的比较 5.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弊病丛生,社会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于是社会主义学说更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社会主义思潮取代民主主义思潮正澎湃全球。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A.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暴露了其固有的矛盾和缺陷 B.社会主义思潮的20世纪初的蓬勃发展是有深刻历史原因的 C.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社会主义学说在20世纪以前并不受欢迎 6.人的尊严就在于有思想。由于有了思想,人就比摧毁他的任何东西甚至整个宇宙都高贵得多;因此,人就能吞掉一个世界。 这
5、段话直接支持的观点是:() A.人类是有思想的B.人类的思想是无处不在的 C.人的尊严就在于思想D.人能吞掉整个世界 7.皮肤美是人体美的一个重要表征。面部皮肤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健美的面部皮肤可增添人的姿色,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与精神面貌。中国大多数人属黄肤色人种,光洁柔润、白里透红的颜面,是历来人们所称道、羡慕和追求的。 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皮肤美也是衡量人体美的一个指标B.从面部肤色可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C.中国还有其他肤色的人种D.中国人的肤色是最美丽的 8.河北的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
6、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古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赵州桥:() A.在河北 B.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C.至今仍很牢固 D.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而且是使用至今最古的石桥 9.为提高复习效果,克服遗忘尽量使复习方法多样化,并注意因人因科而异,不搞一刀切和机械式的复习方法,而代之以科学的、有趣的复习方法,以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激发考生的兴趣,力求达到牢固掌握,融会贯通。 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克服遗忘的复习
7、方法是很多的 B.机械的复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C.我们只要一种复习方法就可以应付很多科目的考试 D.科学的复习方法可激发考生的学习兴趣 10.技术商品化是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并使之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易,以实现其价值的过程;整个过程实际上是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的实现过程。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的主要意思的是:() A.介绍了技术商品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B.技术商品化包括哪些过程 C.技术商品化的实质D.技术商品化是个很复杂的过程 11.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最直接影响人类能否生存下去的生态因子。森林吸收CO2,释放氧气,以此平衡着大气
8、CO2的比例,据估计,世界上的森林和植物每年产4000亿吨氧气。森林是造雨者,不但影响降水量,且减缓山坡上的土壤侵蚀。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森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