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北美士族研究传统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史哲LITERATURE,HISTORY,ANDPHILOSOPHY2017年第3期(总第360期)No?3,2017(SerialNo.360)北美士族研究传统的演变———以姜士彬和伊沛霞研究的异同为线索范兆飞摘要:北美学人关于中国中古贵族制研究传统的演变,是美国中国学研究在中古问题上的投影.英文世界的士族研究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姜士彬和伊沛霞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两位学者.北美学人研究中古精英阶层的流派,大致以伯克利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为代表,当然也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参与其中.北美学人研究士族的优劣利弊,如从人类学视角研究士族的身份认同,以及试图回应中古大族和近世宗族
2、的异同等方面,为中国学人研究士族问题提供极为有益的借鉴.他们关于中古政治社会底色、士族政治地位的基本认识,以及关于士族研究的基本路径和理论等方面,大致分化成两个截然对立的学术阵营:主张贵族制者和主张社会流动者,两者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北美学者研究士族的学术渊源,主要来自日本学界的唐宋变革论和个案研究方法,本土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士绅精英和宗族研究理论,同时受到华裔汉学家的直接影响,进而融会贯通,形成与中日学者有所区别、独具特色的学术传统.关键词:北美;士族;中古;姜士彬;伊沛霞从现代学术发展的角度而言,关于中古士族的研究已逾百年之久.百年之间,海内外不同学派的不同学人对于士族这个在中古时期占
3、据重要地位的政治社会阶层,从不同角度、不同文献、不同方法,各申己说,相持不下,交互辩难,展开极为有益的探索和争论,中古士族研究的学术史遂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海内外研究士族者,若以国别和地域作为划分标准,大体可划分为三股重要的研究力量:中国、欧美和日本.若以1950年作为分水岭的话,此前是中国学人的“一枝独秀”,此后则是海内外学人“各领风骚数十年”,先后实现了从日本到欧美、再到中国大陆的“典范大转移”.关于中日学者的士族研究情况,学人多有述评和反思①;而英文世界关于中古士族研究的概况,在当时中外学人虽然也有粗线条的勾勒、介绍和评价②,但是,我们不无遗憾地说,就英美学人研究士族的整体情况而作
4、者简介:范兆飞,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系教授(上海200234).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资助项目“中国史”的阶段性成果.①陈爽:«近20年中国大陆地区六朝士族研究概观»,«中国史学»2001年第11期;宋德熹:«中国中古门第社会史研究在台湾———以研究课题取向为例(19491995)»,«兴大历史学报»1996年第6期;甘怀真:«再思考士族研究的下一步:从统治阶级观点出发»,«身分、文化与权力:士族研究新探»,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2年,第126页.[日]中村圭尔:«六朝贵族制论»,夏日新译,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2卷
5、«专论»,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359391页;刘俊文:«中国史研究的学派与论争(上)(中)(下)(续)»,«文史知识»1992年第4、5、7、8期.②[美]李约翰(JohnLee):«英米における中国中世贵族制研究の成果と课题»,«史林»第67卷第1号(1984年),中译文见«英美关于中国中世贵族制研究的成果与课题»,齐威译,«中国史研究动态»1984年第7期(按,李约翰,当为“李思源”).张广达:«近年西方学者对中国中世纪世家大族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1984年第12期,收入«史家、史学与现代学术»,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63266页.金应熙:«国外
6、对六朝世族的研究述评»,«暨南学报»1987年第2期,后收于氏著«国外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述评»,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9199页.陈美丽(CynthiaL.Chennault)、裴士凯(ScottPearce)«美国学者对中国中古时期历史和社会的研究»(张建中译),以及陆扬«西方唐史研究概观»,俱收于张海惠主编:«北美中国学———研究概述与文献资源»,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70110页.2文史哲?2017年第3期言,尤其是作为问题意识的士族研究,在英文世界何以兴起、何以衰落,其中有哪些代表性学派和人物,其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什么,他们的观点差异及根据何在,
7、学术渊源和系谱如何,等等.应该说,我们对这些问题依然是一知半解,停留在“雾里看花”的朦胧状态.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对英文世界士族研究的滥觞、兴起、流派、分野、影响和演变等来龙去脉的情况进行系统的追溯和梳理,并对其中最为关键的话题进行集中评析和讨论.但是,兹事体大,尤其英文世界的士族研究成果因语言和方法等问题,大多数都有详细评介之必要,非一篇小文所能涵括,故拙文仅以姜士彬和伊沛霞研究的异同为主线①,辅以其他学者所展开的士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