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四川专辑》访谈

中国国家地理《四川专辑》访谈

ID:1221563

大小:6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08

中国国家地理《四川专辑》访谈_第1页
中国国家地理《四川专辑》访谈_第2页
中国国家地理《四川专辑》访谈_第3页
中国国家地理《四川专辑》访谈_第4页
中国国家地理《四川专辑》访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国家地理《四川专辑》访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川专辑”策划单之蔷(1):当初是什么促使你加入地理杂志主持人:今天“中国国家地理周”的第一位嘉宾就是执行总编单之蔷先生。         在做这期节目前看了一下您的简历,您是1997年来《中国国家地理》的,请您谈一下您刚来“国家地理”当时的状况。  单之蔷:我刚来国家地理,当时还叫《地理知识》。那时候这本杂志的发行只有一万四千多份,几乎已经入不敷出。这份杂志当时是很薄的杂志,只有30几页,就卖四五块钱一本。这种现象再持续下去,杂志的生存就有问题,当时地理所里领导商量,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当时我很有信心,相信中国有这么好的自然资源,有这么好的历史文化,一定有跟自然环境文化相匹配的

2、杂志,中国杂志市场一定需要这份杂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主编单之蔷  主持人:97年的时候,《时尚》市场已经起来了。  单之蔷:97年的时候,《时尚》不能说很火,那时候已经很有影响。  主持人:从您个人来讲,您来这本杂志之前喜欢地理吗?  单之蔷:当然喜欢地理,不喜欢地理我绝对不会来到这里。  主持人:您当时离开《时尚》,进了一个当时来说还是小媒体的《地理知识》。  单之蔷:当时《时尚》很风光,我参加《时尚》四周年创刊纪念会,《时尚》五周年创刊纪念会,都是在凯宾斯基酒店开纪念会。当时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在《时尚》参加四周年的纪念会在王府井那里,接着到了《地理知识》,97年的时候

3、过新年编辑们把家里的锅碗瓢盆拿过来过年,明显看出是两种状况。  主持人:当时您对《国家地理》这个小的媒体,是否有一个好的预期?  单之蔷:主要还是一种信心。有一段时间我同时在《国家地理》杂志和《时尚》杂志,那段时间,这两本杂志都有我的名字。当时《时尚》的老总吴宏给我们社长打电话,《时尚》老总还是希望我在《时尚》做,我最后权衡的结果,还是做一本地理杂志。  主持人:什么给了您这个决心?  单之蔷:我自己的兴趣,还有自己的志向,还有知识结构决定了我不可能在《时尚》做下去。《人民日报》经济部海外版介绍我到《时尚》去,当时创办一本杂志去,后来那本杂志没办成后来就留在《时尚》。我去《时尚》

4、采访,采访领导潮流的人,当时我去采访影视演员、社会上流人物,这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所以我决定离开那里。  主持人:通过五六年的努力您是成功的。  单之蔷:我有坚定的信心,我相信中国需要这本杂志,而且中国办一本地理杂志最好的资源,其它地方无法比拟。有些国家自然条件很棒很出色,有的国家有很好的历史文化,但是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中国自然地带、自然环境的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我们有青藏高原,有塔里木盆地,有黄土高原,各种自然地带,中国是最齐全的。历史文化更不用说,五千年辉煌的历史,这些东西都是做地理杂志最好的资源。在这种资源条件下,我认为中国会出现一本非常精彩的地理杂志

5、。  主持人:《中国国家地理》带动了一个产业,《时尚》也出了一本地理杂志。  单之蔷:原来有一个《华夏人文》的杂志,现在《时尚》接手来做。  主持人: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吗?  单之蔷:现在还看不出来,这个市场很大,中国资源很丰富,有几家在做并不是构成非你即我的局面,我觉得还是共存的。接手刚一个月,这些情况还看不出来。“四川专辑”策划单之蔷(2):国家地理是如何进行内容定位的主持人(吴彦鹏):地理是一个博大庞杂的学科,上期我们采访了李雪梅博士,也在《国家地理》上看到很多她的文章,她给我的感觉更侧重历史考古的研究,请问您更喜欢地理的哪部分?  单之蔷:我对地理学本身的综合性非常感兴趣,

6、我这个人的知识结构比较杂,我最早学过两年数学,做过中学数学教师,又做环境保护局职员,搞大气监测。我始终对文学有强烈的兴趣,上大学本科的时候学中文,但是我在学校最感兴趣的还是哲学,比如在哲学系把西方哲学史还有西方现代哲学这样的课完整听下来。我在学校时最感兴趣就是科学哲学,在图书馆总是看科学哲学的书。我记得我在学校的时候采访过我们学校非常有名的舒宇光先生,我那段时间很感兴趣,而且还为学校的校报、校刊写采访他的文章,那段时间对我的影响很大。这种经历都决定了我今后的走向,没有这样的经历,你对科学不感兴趣,对自然不感兴趣,像我在环境保护局的工作也决定了我对环境比较关注。我们在环境保护局工作

7、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图书馆就订了《地理知识》。我记得我当时能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首都都能背下来,现在肯定说不出来了,那时候我对地理有强烈的兴趣。我在《时尚》也和朋友在议论,中国怎么样能出现《美国国家地理》这样的杂志。我有一个北大的朋友,最后我们认定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地理知识》最容易改造成,我这个朋友到国家土地局到《中国土地》杂志改造,是讲怎么管理土地的。  主持人:您对《地理知识》的改造最成功的一点是扩大了地理的概念,还有许多读者的观念里对地理的认识是比较狭隘的,许多人觉得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