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183211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6
《消渴丸作用机理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消渴丸作用机理探讨-陈长青/熊曼琪(1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新药开发研究中心博士;2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本文从消渴病的源流、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从消渴病的病机演变规律到现代医学对消渴病的研究;从发病规律到治疗研究,对消渴病的防治途径作了全面而系统地阐述,并着重在消渴丸的作用机理方面,从中医理论到西医研究,都作出了详尽地分析与探讨,认为消渴丸有效防治糖尿病的原因在于其具有标本兼治、优势互补、使用方便的作用特点。1、消渴病源流概述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人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故其气
2、上溢,转为消渴”。而早在公元600年前,医学家甄立言就给消渴病下了一个较为完整准确的概念,他在《古今录验》中指出:“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甜者,皆消渴病也……”至今仍有较强的科学性。他对糖尿病尿甜现象的记载比西方认识要早一千多年。西方最早认识到糖尿病尿甜的人是英国的托马斯•威廉医生(公元1672年)。《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说明古代医家已经认识到而且极为重视消渴发病的内因,这与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的糖尿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病因有共同之处。自《内经》以降,历代医学家不断发展创新。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立消渴
3、专篇,认为胃热肾虚是其主要机理。宋代以后,对本病记述更为全面,多从三消分证。宋人王怀隐等著《太平圣惠方》,其中有“三消论”一卷,明确提出“三消”一词。《石室秘录》进一步指出:“消渴一证,虽分上中下,但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三消》邹九滋按语说:“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对于上述治消之法,至今在临床上对糖尿病的治疗仍有指导意义。2、现代中医对消渴病的研究2.1 消渴病发病规律研究糖尿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多种环节长期作用的结果。自当代施今墨、祝谌予氏创立气阴两虚说和血瘀说以来,该学说已被大多
4、数临床医生所接受。糖尿病早期一般表现为阴虚燥热之征,很快即进入气阴两虚阶段,气阴两虚由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或阴虚燥热病程日久,气虚及阴,阴虚及气转化而来,是糖尿病较为漫长的病理阶段。病变终末期可表现为阴阳两虚。脏腑代谢功能紊乱,气血津液输布、运化障碍的病理产物瘀血、痰浊、湿热等相互交阻,停于体内,留而不去,遂致变证百出。禀赋不足,五脏柔弱为发病的基础,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2.2 消渴病治疗研究古时候由于没有尿糖、血糖检查,主要是对症治疗,所以不少经典古方对消除症状有效,但血糖控制欠理想。而近年的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糖尿病人主要是由于慢性并发症而致残、致死,但
5、对此却缺乏足够的治疗手段。因此,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全面提高糖尿病的整体治疗效果、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一直是医学界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实践证明,其有效途径之一是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吸收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如林兰等学者的研究表明,通过益气养阴法,能调节脏腑阴阳,特别是改善肺、脾、肾三脏的气血阴阳状态,进而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改善胰岛α细胞的功能,降低胰高血糖素的水平,同时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而使血糖下降,症状改善,从而达到“调节阴阳,以平为期”的目的。近年来大量的药理研究表明,在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同时,又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有人参、黄芪、黄精、地黄、山药、枸
6、杞子、五味子等;既具有降血糖作用,又具有清利解毒、理气活血作用的药物有天花粉、玉米须、葛根、丹参、桑叶、桑白皮、知母、番石榴等;既具有降血糖作用,又具有健脾作用的药物有苍术、白术、黄芪等。既能降血糖又能降尿糖的药物有山药、山萸肉、金樱子、桑螵蛸、芡实等。若能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理选用以上药物,确可提高疗效。其途径之二是把握病机规律,开发专方专药。根据中医传统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原则,抓住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某个证型或疾病发展某一时期的主要病机的特点,确定治疗方法,从而开发出专方专药。这也是目前文献报道最多的内容。专方专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大有可为。如针对糖尿病气阴
7、两虚的病机主线,拟定的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中成药,根据糖尿病气阴两虚挟瘀血病机的特点,拟定的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的中成药,用于临床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其途径之三是配合适当的降血糖西药,加强其降血糖作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配合小剂量降糖西药为一条可行的治疗途径。大量研究证实,单纯使用中药降血糖的作用并不强,但不少中药与西药降糖药有协同作用,两者合用比单独使用强。3、消渴丸作用机理消渴丸由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组成。其组方紧紧抓住了消渴病气阴两虚的基本发病规律,同时又经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葛根等中药成分具有降低血糖、防治其慢性并发症
8、的功效。格列本脲则是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其作用无庸赘述。3.1组方紧扣病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