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16424
大小:7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08
《明就仁波切新书《你是幸运的》书摘开示 —— 开展成佛的潜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明就仁波切新书《你是幸运的》书摘开示 —— 开展成佛的潜能脆弱与不完美的感觉之中,蕴含着了悟自身真正力量的关键。如果我们能面对生命中的烦恼和难题,就会找到内心与外在的安乐。如果我没有面对我大部分年轻时的恐慌和焦虑,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我永远不会有勇气或心力搭飞机和环游世界,并坐在一群陌生人前传达智慧。这智慧不只是来自于我的体验,也是我的指导老师们,那些真正伟大成就者的体验。开展佛性,开展成佛的潜能我们都是佛,只是没有认出来。文化薰陶、家庭教育、个人经历,以及靠神经元记忆库,去分辨和评估当下体验及未来希惧的基本生理倾向等等,局限了我们看待自己和周遭世界的观点。一旦你承诺要开展自身
2、佛性的觉察力,你一定会开始看到你每天的体验都在转变。本来会困扰你的事情,逐渐失去影响力。你会更有直观的智慧、更放松和更真诚。你会开始了解障碍是成长的机会。当局限和脆弱的幻觉逐渐消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心深处,真正伟大的自己。最棒的是,当你看到自己的潜能,你也会开始认识身边每个人的潜能。佛性不是少数幸运者才能拥有的特质。真正认识佛性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是如此平凡——你会知道所有生命体都有佛性,只是并非每位众生都能认出它就在自身中。所以,当有人对你咆哮或用其他方法伤害你,你不会紧闭心门,反而更为开敞。你知道他们不是「无聊份子」,而是如你一般,一个想要快乐和平静的人。他们做出无聊的行为,
3、是因为他们没有认出自己的真实本性,而且被脆弱和恐惧弄得不知所措。从发愿开始你可以先从简单的发愿开始,发愿自己会修持得更好,以更大的觉察与洞见去面对一切,并且对他人更敞开你的心胸。决定你是痛苦或平静的唯一因素,就是动机。智慧与悲心是同步进展的。当你愈专注,愈深入检视对境,会更容易生起悲心。当你为别人更敞开自心,你所有的行持就会更有智慧和更专注。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在任何时刻,你可以选择追随强化「我自己是脆弱而受限的」那些念头、情绪和感觉;或者,你可以忆持自己的真实本性是清净、无限和不会受伤。你可以一直沉溺在无明的昏睡中,或者,你可以忆持自己一直是觉醒的。无论是哪一种选择,你都在表
4、达真实本性的无限本性。无明、脆弱、恐惧、生气和欲望都是佛性无限潜力的表达。无论选择什么都没有对错。佛法修持的成果,纯粹就是认识所有的烦恼只不过是我们的不同选择,因为我们的真正本质是无限的。我们选择无明是「自己的选择」。我们选择觉醒也是「自己的选择」。轮回与涅槃纯粹是不同的观点,端视我们选择要如何检视并认定我们的体验。涅槃并不神秘,轮回也没什么不好。如果你决定要根据过去经验去认定自己是有限、忧虑、脆弱或害怕,你只要了解那是你自己的选择。用不同方式去体验自己的机会,一直都在。走向陌生但有光的地方大体上,佛教的修行之道,提供了「熟悉」与「实用」两种选择:维持熟悉的念头和行为习性,当然
5、会很舒适和稳定;如果要跨出舒适熟悉的领域,必须走向可怕和不熟悉的领域——那不舒服的灰色地带,就像我在闭关时的体验,你不知道是该回去熟悉但令人害怕的地方,还是直接走向纯粹只是因为不熟悉而心生恐惧的地方。和折磨自己的关系,分手吧当你选择要认出自己的潜能,心中会有不确定感。好几位学生告诉我,那就像要结束一段折磨的关系。放下这段关系,会有不舍与失败的感觉。割舍一段折磨的关系,与进入佛法修持之道的主要不同是,当你进入佛法修持之道,你等于是结束了跟「你自己」的折磨关系。选择要认出自己真正潜能时,你会发现自己不再像过去那么经常的轻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会更积极与光明磊落,你是那么自信和庆幸自己
6、是活着的啊!同时,你开始了解周围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潜能,无论他们自己是否知道。你不会视他们为威胁或敌人,你能感同身受他们的恐惧和不快乐。你会自然的着重替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着重在问题本身。选择看着烦恼,而非被烦恼绑架终究,喜悦的智慧来自于你选择「觉察烦恼」引起的不安,还是选择「被烦恼控制」的不安。如果你单纯安住在觉察念头、感觉和感官知觉之中,并了解它们是你身心交互作用的产物,我不能保证你会永远的快乐。反而,你用这种方式看自己还有可能会非常不愉悦。帮自己度过磨合期和撞墙期这种情况同样会发生在新事情上,像是到健身房、新工作的开始或节食。开始的前几个月总是困难的。你为了掌握新工作而需要
7、学习所有技能,是很辛苦的;你要激励自己去运动,是非常费力的;每天要吃得很健康,是相当不易的。但是,一阵子过后,愈来愈容易了。你开始觉得很愉快、很有成就感,整个自我的感觉开始改变。禅修也是一样。前几天也许会觉得不错,但是,可能一个星期之后,修持成了折磨。你找不到时间修持,禅坐并不舒服,你无法专心,内心倦怠。你面临瓶颈,就像跑者想要多跑半英里,身体说:“我办不到。”但心里却说:“我应该要这么做。”两种声音都令人不愉快,我们无法满足两种要求。佛教通常会提到「中道」。它提供了第三种选择。如果你连一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