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ID:12153159

大小:32.4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15

上传者:U-2517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_第1页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_第2页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_第3页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_第4页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1章 一、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二、思维的本质特征: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思维的内隐性三、思维的功能特征: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创新性四、思维定义的三个方面:1、思维是人脑的机能;2、思维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五、思维的历史发展:古代思维、中世纪思维、近代思维、现代思维六、思维的类型:1、根据思维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分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2、根据思维封闭或开放的标准可以把思维分为收敛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3、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性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4、根据思维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七、创新的表现方式:1、新产品和新服务;2、老产品的新用途;3、新的研究方法;4、新观念和新理论;5、纯粹的思维结晶八、创新: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九、创新的界定包含着四点含义:1、创新是一种超越;2、创新是一种独创力;3、创新是一种扩张力;4、创新是一种智慧力十、创新的主要特征:创新具有智能性、社会性和团队性十一、创新的社会的三个方面:1、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2、创新产生于人类交往活动;3、创新具有竞争性十二、创新的类型:1、按照领域分类:科技创新、社会创新和人文创新2、按照主体的分类:个体创新和团队创新十三、创新思维:思维的跳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十四、创新思维包含的两个方面:1、创新思维寻求思维的跳跃;2、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的选择。十五、创新思维的自身超越:1、超越思维的惯性;2、超越思维的惰性;3、意志的超越十六、创新思维的境界超越:1、前提超越;2、逻辑超越;3、关系超越2章一、人具有潜在创新能力的社会依据:1、创新本质上是社会需要的产物;2、创新是个人回应社会挑战的需要;3、人人都有无限的创新空间二、个体创新的生理基础:1、人从整体上就是生物创新的产物;2、人脑的认知功能具有创新潜能 三、人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1、人具有潜在创新能力的社会依据;2、个体创新的生理基础;3、创新是人类进化的特殊能力四、创新人才具有基本品德:1、强烈的好奇心和惊奇感;2、标新立异的胆魄;3、坚强的意志力;4、勤奋而专注地工作;5、独立和自信五、创新思维的核心技能:1、增长知识和见识的能力;2、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培育直觉敏感、发挥大胆想象和捕获思维灵感的能力。六、知识的一般定义:知识是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和认识成果。七、知识的常规分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八、最佳优化知识结构:适合创新思维活动的需要,极大促进创新思维功能发挥,各种门类知识配置合理的知识结构。九、最佳优化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1、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基础知识。2、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专业知识;3、思维主体的知识结构必须处于一种开放和动态的状态。十、知识的跨学科分类:分子生物学、数理逻辑,光纤通讯理论、超导理论等。十一、思维主体的知识结构:专才和通才之分。 十二、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1、自然语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2、自然语言具有丰富多彩的特征;3、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特征;4、自然语言具有社会性特征。十三、自然语言的基本功能:情景表达功能、信息交际功能和行动指示功能十四、创新思维和自然语言之间的关系:1、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中蕴含的内容;2、对自然语言的敏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先决条件;3、自然语言的转换生成能力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前提。十五、科学语言是自然语言的派生语言,它是在自然语言基础上加入术语、符号和图表等基本形式构成的。十六、科学语言的特征:1、科学语言具有精确性特征;2、客观性;3、简洁性十七、科学语言和创新思维的关系:1、创新思维促进了科学语言的产生;2、科学术语、科学公式和科学图表的形成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十八、新术语产生的途径:1、直接借用自然语言中现成的语词;2、借用相关学科的术语,或者新造术语,都可能导致新理论的产生。十九、缄默认知:它是以行动为导向的认知,这种行动导向认知和人的目标实现相关,获得这种认知一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二十、实践能力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智慧,这种智慧很少得到主流承认,但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实在在的智慧。二十一、实践能力的特征:1、经验特征;2、智慧特征;3、创新特征;4、非言语沟通特征;5、技术接受特征 二十二、实践能力的创新特征:1、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性层面;2、实践能力的创新性需要经验直觉。二十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1、实践能力和思想能力;2、思想能力和实践能力中都有创新思维3章一、问题:某种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事态令人困惑或者令人不满意,但对这种事态,又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去改变,该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二、论题:一种观念性的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观念性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引起不同人群之间的争辩。三、问题和论题之间的关系:1、问题和论题的区别:1、概念的着重点不同;2、问题和论题的处理方式不同2、问题和论题的关系:1、所有论题本质上都属于问题;2、问题和论题互相渗透。四、问题分类:1、界定明确的问题:属于知识性、记忆性的问题大都属于界定明确的问题,这类问题本身是明确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明确的。2、未界定明确的问题:那些既没有明确的问题域,也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五、境况问题:有些是有关物质世界的事实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多用实验的方式,所以这类问题往往有正确答案。 六、境况问题的特征:1、它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上产生的问题;2、解决这样一类问题,需要用事实来验证,或者是需要用新地境况来替代旧的境况。七、价值问题:几乎所有的论题都有价值成分在内,所以,我们可以用论题概念来表示价值问题。八、价值问题的特征:1、这些问题中包含着认知主体的主观意志,或者是主观信念。2、这样一类问题往往不仅仅是用客观事实来验证,更多的是依赖人的观念认同。3、价值问题大都和人类的行为相关,因此价值问题也是有关人类行为的问题。九、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十、观察力的培养:一要养成依靠观察接受信息的良好习惯;二是观察力测试的方法提醒自己;3、注意保持观察的灵活性。十一、在实践中培养问题意识:1、观察力的培养;2、良好心态的培养十二、思维主体具有良好的心态表现为:1、质疑和改良的认知态度;2、对暗示和机遇的心理敏感;3、乐于寻找因果联系的求知欲望。十三、质疑和改良的认知态度:1、世界是不完善的;2、向完善走近;3、关注不满情绪。十四、对暗示和机遇的心理敏感:1、对事件、现象背后的东西保持敏感;2、对机遇的敏感。 十五、乐于寻找因果联系的求知欲望:1、喜欢问“为什么”2、从不相关的现象和不相干的研究中寻求因果联系。十六、问题定位就是初步确定问题属于什么类型,是界定明确问题,还是未界定明确的问题?是境况问题还是价值论题?要想有效地解决问题,境况问题和价值问题的区分是很重要的。因为问题的类型不同,解决的思想会是不同的。十七、表达问题的步骤:1、抓住感觉;2、把问题描述出来者不拒、进一步精炼这些表达式。十八、间接调查的信息来源:1、首要的信息来源是自己;2、你周边的人也是信息源泉;3、网络、图书馆信息源泉。十九、直接调查的方式:群体调查、体验式调查和实验调查二十、主意越多何以获得好主意的机会就越多呢?1、一个创新的主意在统计上就应该是不寻常的;2、我们最初产生的主意和后来产生的主意相比,最先想到的主意往往是粗糙的。二十一、激发你的想象力:1、带一点游戏心态;2、紧张中的放松;3、在观念面前保持中立心态。二十二、观念评价的要点:1、弄出主意的细节;2、找出主意中的缺陷和困难;3、完善问题解决的主意 4章一、方法是任何特殊领域中,思维主体利用一定的工具来控制对象的程序。 二、创新思维方法是用超越性的智慧来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三、创新思维方法的作用:1、认知和实践之间的中介;2、产生新观念新发现的工具;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启示功能;4、对客观事件发展进程的适应、控制和引导功能四、创新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能动性、互补性、层次性、实践性五、创新思维的层次性:第一层依据知识的分类把创新思维方法分为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专门方法;第二层从实践角度对创新思维方法的区分,就是方法和技法的两分层次。六、创新思维的实践性的表现:1、创新思维方法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2、创新思维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出现更能激发人创造性的新方法;3、创新思维方法用于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人们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总要自觉能动地去运用创新思维方法。七、创新思维方法的分类:1、依据知识分类的标准对创新思维方法分类: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专门方法。2、依据思维特征的标准对创新思维方法分类:立体思维和平面思维,有纵向思维和水平思维,还有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等八、思维的技巧就有结构扩散、形成扩散、因果扩散、属性扩散、关系扩散、功能扩散九、创新思维技法: 1、组合法;2、换元法;3、模仿法;4、希望点列举法;5、奥斯本检核表法;6、5W2H法;7、聪明12法;8、信息交合法;9、移植法;10、形态分析法;11、开孔挖槽法;12、创造需求法。十、移植法分类:方法移植;原理移植、材料移植、结构移植十一、创新思维原理:1、超越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简单性原理;4、微量效应原理;5、对应原理十二、依据不同原理而生成的创新思维方法:1、要素整合法;2、删繁就简思维法;3、关联思维法;4、协同思维法;5、逆向思维法;6、极限思维法十三、信息交合法:把思考对象所有的信息要素,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每一个类别作为一条坐标轴,然后根据需要,将各种人材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各种信息的交合点入手来进行创新的一种思维方法。十四、信息交合法的步骤:1、确定坐标原点,并将思考对象分解成若干独立的信息要素;2、确定子类;3、连接不同的信息坐标点,每一个信息坐标点连线都是一种新的信息反应物。4、从产生的这些新信息中,选择合适的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十五、关联思维法是思维主体从事物之间的关联中寻求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创新发明的思维方法。十六、逆向思维方法:思维主体沿着思维客体发展的相反方向,用一种反向探求的方式来对产品、课题或者问题解决方案进行逆向思考,从而实现创新的思维方法。 十七、极限思维方法是一种假设思维方法,它是把所思维的问题及其条件进行理想化的极限假设,在这种理想化极限假设的条件下,常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办法,从而实现创新。十八、伽利略使用的极限思维法:1、确定问题;2、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3、提出第一个极限假设;4、用实验验证第一极限假设;5、引申出第二个问题;6、提出第二个极限假设;7、用实验验证这个假设。5章一、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二、逻辑思维方法包括: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三、演绎方法是从一般性前提获得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法四、逻辑联结词的真值表定义法:其基本思路是,任何一个命题都有真假这两种值当中一种,一个不带逻辑联结词的简单命题形式,比如P,我们确定不了P是真的还是假的。然而,一旦一个带上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就赋予了复合命题某种确定的逻辑关系,当我们给其命题变元指派不同的真值的时候,我们穷尽一个复合命题真值组合的所有可能性,该命题真值的每一种组合就总有一个相应的真值和这些指派的值相对应。五、命题逻辑的基本推理模式:1、联言推理:包括联言推理分解式和联言推理合成式;2、选言推理:包括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和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和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3、假言推理:包括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六、直言命题的类型: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七、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它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八、概念的外延:概念所有反映的那些本质属性的思维对象。九、概念外延间的五种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十、周延性:一个直言命题中主项与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的断定情况,在三段论推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十一、直言命题主谓项周延性的情况:1、对形式为SAP的全称肯定命题;2、对形式为SEP的全称否定命题;3、特称肯定命题SIP;4、特称否定命题SOP十二、直言命题的真值情况1、直言命题的真值与其质和量紧密相关;2、直言命题的真值主要由其主要由其主谓项外延间的关系来决定;3、直言命题真值情况的断定十三、三段论的构件:小项:结论的主项,用S表示。大项:结论的谓项,用P表示; 中项:前提中共有的项,用M表示。6章一、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主要区别:1、在演绎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充分条件的关系,前提蕴涵着结论。而在归纳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必要条件的关系。2、有效演绎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都为最高的支持度,而不同的归纳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却是有弱和强的。二、归纳推理的类别:1、完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划界的临界点,从思维方向上它更像归纳推理,但从逻辑思维的实质考虑,它又显然是演绎推理,可以看作是归纳推理的特例。2、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简单枚举法是把一部分个体具有的性质聚合成一个整体类所具有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聚合归纳法。科学归纳法的主要内容是探求因果联系的穆勒五法。这种方法由近代英国逻辑学家穆勒所创立。三、英国逻辑学家穆勒的方法: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四、契合法(求同法)是用来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必要条件的,它的内容是:如果仅有一个先行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都出现,那么这一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 五、差异法(求异法)是用来寻求在特定的场合下,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六、共变法是从被研究现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度来判明因果相关的。一般内容: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应变化着的,而其他先行条件没有变化,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产生被研究现象的原因。七、契合差异并用法也称为求同求异并用法,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原先那个共同出现的先行情况又完全不出现,那么,这个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八、剩余法是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或者原因的方法,它的内容是:如果已知某一复合的先行情况是另一复合现象的原因,同时又知道这一复合先行情况中的某一部分是后一复合现象中一部分现象的原因,那么这一复合先行情况的其余部分就是后一复合现象的其余部分产生的原因。九、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者两类对象在部分属性上的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思维方式。十、归纳和类比的关系:1、归纳类比互相依赖;2、归纳和类比的可靠性比较 十一、类比的作用:1、助发现的作用;2、类比的解释作用;3、作为模拟法的逻辑根据十二、模拟法分类:1、实质同构法;2、形式同构法;3、功能类比法。十三、假说的作用:1、它是形成科学理论、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阶段;2、假说是科学分类的依据。十四、假说直接验证:一个假说中所说明或者解释的事实,是通过提出假说的人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来证实的,这样一种证实方式就是假说的直接验证。十五、假说间接验证包括:1、从假说的基本观念引申出关于事实的推测;2、通过观察和实验,或者是自己的或者是其他的观测和实验,检验这些推测是否符合事实;3、当假说的主要内容不能直接由经验来证实的时候,还需要通过逻辑的论证推理手段为假设命题作逻辑验证。十六、假说评价的标准:1、该假说和已经建立的科学假说是相容的;2、假说的预见能力和解释能力;3、假说的简洁性十七、假说形成的常规步骤:1、认定问题;2、设定被步假说;3、收集更多的事实证据;4、设计更精致的假说;5、推出进一步的结论;6、验证这些结论;7、应用这一假说理论 七章 一、发散性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展开,通过对思维对象的属性、关系、结构等重新组合获得新观念和新知识,或者寻找出新的可能属性、关系、结构的创新思维方法。二、发散性思维的注意两点:1、发散性思维体现了思维的超越;2、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互为补充。三、收敛性思维是从众多的备选方案中搜索寻求其中优化方案的思维方法。四、思维的发散和收敛的区别:相似之处:1、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类似于心理学中的发散性思维。2、演绎方法则有些近似于收敛性思维。两者的区别:1、使用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同样的已知条件推出的是一个假说,不是多个假说。使用发散性思维,同样的已知条件获得的是多个假说,不是一个假说。2、使用演绎方法,从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过程虽然是封闭性的,但这种封闭性是指在推导过程中,我们用已知条件获得的结论,没有超越已知条件所断定的范围。而收敛性思维所体现的封闭性,则是在众多的假说和猜测之中,选择其中优化的假说和猜测。收敛性思维中的已知条件是多个方案,它是从多个方案中,选定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方案。五、思维产生的基础:1、人的大脑机制具有发散功能;2、我们面对着一个无限可能性的世界;3、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六、发散性思维的特点:1、思维的流畅性;2、思维的灵活性;3、思维的精细第三性;4、思维的独创性。七、发散性思维方法分类:1、过程发散和结果发散;2、理论发散和操作发散;3、个体发散和群体发散;4、理性发散和灵感发散;5、线性发散和立体发散;6、其他分类:流畅性思维、灵活性和敏感性思维八、发散性思维所使用的方法:1、提问法:使用一个条件疑问句,或者是使用大量的条件句来进行提问,即用“如果——,那么——”句式来进行提问,以激发大量的设想和主意的方法。2、语词运算法:是对表述问题的语词进行组合运算,求得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3、相关联想法:把问题解决的思路扩散到和问题相关的领域,给出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设想的思维方法。九、发散性思维的生成图式:1、自由发挥环节;2、思维形象化环节;3、吸收异议环节;4、持续努力环节;5、适时停止环节。十、发散性思维的实施技术:1、 自由发挥;2、追求数量;3、思维形象化;4、暂缓评价;5、吸收异议;6、搭便车;7、持续努力;8、暂时搁置;9、适时停止 八章 一、直觉:指思维主体不受某种固定的思维规则制约,直接地领悟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关系的思维方法。二、直觉内涵的要点:1、直觉省略了思维的中间过程;2、直觉的产生往往依赖于感官;3、直觉是一种自明性能力三、直觉的基本特征:1、直觉的超逻辑性;2、直觉的不确定性;3、直觉的经验性;4、直觉的快速性;5、直觉的累积性四、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1、预见功能;2、选择功能;3、发现功能五、灵感:在思维的过程中,新思路、新假设和新形象突然间产生出来,这种带有突发性的创新思维。六、灵感的特征:1、突发性;2、突逝性;3、终端性;4、积累性七、直觉和灵感的联系:1、灵感和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是类似的;2、灵感和直觉都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3、直觉和灵感都是超越逻辑的思维方法八、直觉和灵感的区别:1、直觉是思维的直接活动,灵感是一种神秘的意识状态;2、直觉的出现表现为快速,灵感的出现则主要表现为突然和意外;3、直觉往往出现在最初的猜想之中,灵感则往往是问题解决终端将要出现的征兆。九、灵感激发方式:1、 外部激发;2、内部激发;3、情境激发 十、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是头脑中已有表象经过结合和改造产生新表象的心理活动十一、想象的特征:1、形象性;2、超现实性;3、自由灵活性;4、想象的多元性;5、现实转换的可能性十二、想象在创新中的作用:想象是创新的翅膀;2、想象是获得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的源泉;3、想象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心理条件 九章一、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为美国企业家A-F-奥斯本二、头脑风暴法: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来集中起来讨论问题,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出大量解决特定问题的主意,以谋求问题解决最合适方案的创新技法。三、头脑风暴法的效能背景:1、群体动力学基础;2、竞争促进想象力;3、激励作用四、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1、延迟评判;2、自由联想;3、数量产生质量;4、搭便车五、头脑风暴法的具体实施要点:1、会议规模;2、主持人;3、会议时间地点;4、通知六、开好“头脑风暴”会议的要点:1、议题具体明确;2、交叉进行;3、顺序发言;4、只听不议;5、代表性;6、气氛宽松;7、激发思考;8、主意编号;9、另行评价 七、奥斯本检核表法的使用步骤可以归结为:1、对某一决策方案、产品或某一事物,从多方面进行提问;2、为了解决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产生出一系列的新设想;3、对所列出的所有新设想逐一加以分析研究,取其精华,舍去糟粕,权衡利弊,综合一体;从而产生出一种最佳的决策方案或一种功能更强、造价更低的产品以及一件尽善尽美的事件。八、奥斯本的检核表提到了九种检核方式:1、移用法;2、移植法;3、修改法;4、放大法;5、缩小法;6、替换法;7、重新安排法;8、颠倒法;9、组合法九、头脑风暴法的适用范围: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十、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的答案空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数量一般是无限的,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十一、戈登法:以抽象主题寻求卓越设想由美国阿沙-德-里特尔公司员工戈登创造的技法。十二、戈登法简要实施步骤:1、会前准备;2、决定主题;3、召开会议十三、635笔写法:以笔写代替发言提高主意品质:头脑网易法传入西德后,西德人鲁尔巴赫根据德意志民族习惯于沉思的性格,通过改进,创造了笔写式头脑风暴法。每次会议由6人参加,每5分钟轮流一次,每人在5分钟内提3个设想,所以称为“635法” 十四、川喜田法:以卡片方式获得创意方案综合:是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川喜田二郎。此方法在1964年发表以后,作为一种有效的创造性开发方法在日本流行很广。十五、特性列举法:不同特性不同创意由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克劳福德创立的十六、图画刺激法:图片刺激想象力图画刺激法的具体步骤:1、图片展示;2、观看和描述;3、创意;4、再观看和描述十七、逆头脑风暴法:借助评价使设想完善是美国“热点”公司开发的方法,又称对演法。十八、超级主人公法:用角色启发新主意的产生该法的基本过程:1、选择一个超级主人公;2、发现这个主人公的主要特征;3、从这个主人公的角度来角度来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十九、三菱式头脑风暴法:笔写和书面的结合激发创意是由日本三菱树脂公司开发的方法。二十、三菱式头脑风暴法的具体做法:1、提出议题;2、由参加会议的人各自在纸上填写设想,时间为15分钟。3、每人轮流谈自己的设想,由会议主持者记下每人的设想,别人也可根据宣读者提出的设想,填写自己的新设想,待大家发表完意见后再提出,这段时间约1时间;4、将设想写成正式提案,进行详细说明,并互相质询,批评,讨论,这段时间约1个半到2个时间。5、由会议主持者将各人提案用图解方式写在黑板上,大家边看图解边进行深入讨论,以获得最佳方案。 二十一、七乘七法:限定数量提升质量由美国人卡尔-古莱格开发的。二十二、七乘七法的主要步骤:1、引出方案;2、卡片排序;3、讨论二十三、片方法:巧用书写环境寻求最佳方案:是由东京工业大学片善治所创,以其姓名英文字头“ZK”命名。二十四、片方法基本步骤是:启、承、转、合十章一、确定心理年龄的步骤是:1、确定基底年龄;2、计算基底年龄之后的各年龄级答对问题的总数;3、再乘以2作为月数;4、将所得月数和基底年龄相加。二、实足年龄:依据被试者的实际出生日,依据被试者接受测试的时间,按照规定的计算步骤,所获得的被试者年龄数据称之为实足年龄。二、智商测试项目分言语性测试和动作性测试三、智商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智商只是智力的一部分、创新能力研究和测试四、创新能力测试方法:1、吉尔福特测试法;2、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试法(TTCT法)3、梅德尼遥远联系创造性测试(RAT法);4、创新团体调查测试;5、创新产品评价表;6、重案组测试法;7、PMI方法五、托伦斯的测试活动:1、猜疑活动测试;2、语言表达测试;3、产品改良活动测试;4、列举非凡用途活动测试;5、图形测试 六、创新能力测试的作用:1、创新能力测试是社会需要;2、创新测试方法一法二用七、自测题导语:1、答题时间;2、答题符号意义;3、答题要求八、语言创新能力自测题:1、自测题导语;2、自测题;3、答案和评分标准九、图形想象力自测题:1、自测题导语;2、想象力自测题;3、答案和评分标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