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

ID:1215010

大小:706.50 KB

页数:210页

时间:2017-11-08

频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_第1页
频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_第2页
频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_第3页
频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_第4页
频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频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頻臨失衡的地球—生態與人類精神美國[阿爾·戈爾著](註:戈爾是美國克林頓總統時代的副總統)EarthInTheBalancebyAlGore(1992)簡體原文連結:http://earth.zsu.edu.cn/reading/un_earth/index.htm(按Ctrl+超連結可跳讀選章)導 論第一部分失衡的危險第一章沙漠駐舟第二章人類未來蒙上的陰影第三章氣候與人類文明:簡短的歷史回顧第四章佛祖的呼吸第五章一旦水竭井枯第六章切膚之痛第七章匱乏的種子第八章撒滿垃圾的荒原第二部分尋求平衡第九章自我管理第十章生態經濟學:真相與後果第十一章人如其技其器第十二章機能失調的文

2、明第十三章精神上的環保主義第三部分獲取平衡第十四章新的共同目標第十五章全球環境馬歇爾計畫結 論導論  早在25年之前,我就開始嘗試真正理解全球生態危機,以及解救之方。寫作這本書,是這漫長個人旅途的一部分。在這一旅途中,我曾到過這個星球上發生最嚴重的生態災害的地方,曾在世界各地結識過一批出類拔萃的男人和女人,他們正把自己的生活獻給日益壯大的為拯救地球環境的奮鬥。然而我也曾為此進行過更為深入的探索,說到底,那就是要追問我們人類文明的本性及其與全球環境的關係。  文明的大廈變得這樣複雜,令人瞠目結舌。然而在它變得日趨精巧的同時,我們也感到愈來愈遠離紮在土地裏的根系。在某種意義上

3、,文明自身從它自然世界的基地出發,行往一個我們自己設計的世界;我們的設計有時太過狂妄,而這樣設計出來的世界也愈來愈充滿計畫、控制、製造。在我看來,我們為此付出了極高的代價。在中途上的某一點,我們失去了與自然的其餘部分的聯繫感。我們現在倒是該問一問:我們真的這麼獨特這麼強大,乃至於我們從根本上可以和地球分離嗎?  從我們之中很多人的作法或想法來看,答案似乎是可以。人們現在很容易把地球看作一堆“資源”,除了它們眼下的用處,別無內在的價值。部分由於科學上的革命,我們對對自然世界的認識分離成越來越小的片斷,以為這些分離成分之間的聯繫其實沒什麼要緊。我們對自然的各部分著迷,同時卻忘

4、記了看一看整體。  生態觀點則從整體著眼,看到自然的各個部分是互相作用的,而這些互相作用的方式曆久不衰,導向平衡。這種觀點不可能把地球看作是和人類文明分離的。我們自己也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審視這個整體到頭來也意味著審視我們自己。假如我們看不到自然的人類部分對自然整體的影響日益強大——我們自己其實也是一種自然力量,就像風和潮汐一樣——那我們就不可能看到我們正在陷入顛覆地球平衡的危險之中。  在另一方面我們的眼光也短視得可悲。我們往往不願越過我們自己來看一看我們今日的所作所為會對我們的子孫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我認定很多人已經喪失了對未來的信心,因為在我們的文明的幾乎每一個方面,

5、我們的作法都開始發生改變,就好像未來是不值得信任的,似乎只有一味關注當下的需求和短期問題才更為合情合理。無論事關財富、努力還是謹慎,長期投資的價值反正在日益貶值。這種傾向也許是從人們瞭解到核武器能夠結束人類文明開始的。不管我們樂於不顧自己所作所為的後果這種傾向是怎麼起源的,反正它和人與自然相分離的觀念結合到一起,造成了我們和周圍世界的聯繫的真實危機。我們對自己的危險處境似乎有所感覺。由於喪失了與世界與未來的聯繫,我們的精神似乎都焦躁不寧。但我們癱軟無力,過於糾纏在舊有的設想舊有的思路裏,看不到怎樣擺脫自己的困境。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這些事情。關於環境保護,我上的第一課

6、是怎樣防止我國農場上的水土流失。我還清楚地記得最重要的就是防微杜漸,在小水溝生成之前就加以阻止。我小時候,我國別的地方有很多實例表明,一旦小水溝叢生,在牧地上切開深溝,帶走表土,造成渾濁的河流,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可惜事情沒什麼改變:就在今天,每小時都有相當於8英畝的肥沃表土流過孟菲斯(美國田納西州的大城,座落在密西西比河東岸。——譯注)。密西西比河從美國中部農場帶走成百萬噸的表土,這些土壤一去就不復返。例如,愛荷華州有世界上最肥沃的表土,從前平均16英寸厚,現在還剩下8英寸。那去掉的8英寸土壤現在大半躺在墨西哥灣海底的什麼地方。  我當時總是奇怪,生活在這些農場上的人家為

7、什麼不教會他們的兒女在小水溝生成之前就加以阻止。後來我瞭解到,部分答案在於:租用土地以求短期贏利的人們往往不在乎土地的未來。從這一片農田到另一片農田,他們剝掉表土,移往它處。即使土地是你的,你短期內也很難和那些不在乎長期效益的人競爭。  關於自然怎樣運行,我們的農場教了我很多,但我在餐桌旁學到的也同樣重要。我格外清楚地記得我母親憂心忡忡他說到卡森的經典著作《寂靜的春天》。這本書初版於1962年,談的是滴滴涕和殺蟲劑的濫用。不少人理解了R.卡森的警告,把這些警告傳佈開來。我母親就是其中一個。她向我姐姐和我強調這本書如何不同,如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频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頻臨失衡的地球—生態與人類精神美國[阿爾·戈爾著](註:戈爾是美國克林頓總統時代的副總統)EarthInTheBalancebyAlGore(1992)簡體原文連結:http://earth.zsu.edu.cn/reading/un_earth/index.htm(按Ctrl+超連結可跳讀選章)導 論第一部分失衡的危險第一章沙漠駐舟第二章人類未來蒙上的陰影第三章氣候與人類文明:簡短的歷史回顧第四章佛祖的呼吸第五章一旦水竭井枯第六章切膚之痛第七章匱乏的種子第八章撒滿垃圾的荒原第二部分尋求平衡第九章自我管理第十章生態經濟學:真相與後果第十一章人如其技其器第十二章機能失調的文

2、明第十三章精神上的環保主義第三部分獲取平衡第十四章新的共同目標第十五章全球環境馬歇爾計畫結 論導論  早在25年之前,我就開始嘗試真正理解全球生態危機,以及解救之方。寫作這本書,是這漫長個人旅途的一部分。在這一旅途中,我曾到過這個星球上發生最嚴重的生態災害的地方,曾在世界各地結識過一批出類拔萃的男人和女人,他們正把自己的生活獻給日益壯大的為拯救地球環境的奮鬥。然而我也曾為此進行過更為深入的探索,說到底,那就是要追問我們人類文明的本性及其與全球環境的關係。  文明的大廈變得這樣複雜,令人瞠目結舌。然而在它變得日趨精巧的同時,我們也感到愈來愈遠離紮在土地裏的根系。在某種意義上

3、,文明自身從它自然世界的基地出發,行往一個我們自己設計的世界;我們的設計有時太過狂妄,而這樣設計出來的世界也愈來愈充滿計畫、控制、製造。在我看來,我們為此付出了極高的代價。在中途上的某一點,我們失去了與自然的其餘部分的聯繫感。我們現在倒是該問一問:我們真的這麼獨特這麼強大,乃至於我們從根本上可以和地球分離嗎?  從我們之中很多人的作法或想法來看,答案似乎是可以。人們現在很容易把地球看作一堆“資源”,除了它們眼下的用處,別無內在的價值。部分由於科學上的革命,我們對對自然世界的認識分離成越來越小的片斷,以為這些分離成分之間的聯繫其實沒什麼要緊。我們對自然的各部分著迷,同時卻忘

4、記了看一看整體。  生態觀點則從整體著眼,看到自然的各個部分是互相作用的,而這些互相作用的方式曆久不衰,導向平衡。這種觀點不可能把地球看作是和人類文明分離的。我們自己也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審視這個整體到頭來也意味著審視我們自己。假如我們看不到自然的人類部分對自然整體的影響日益強大——我們自己其實也是一種自然力量,就像風和潮汐一樣——那我們就不可能看到我們正在陷入顛覆地球平衡的危險之中。  在另一方面我們的眼光也短視得可悲。我們往往不願越過我們自己來看一看我們今日的所作所為會對我們的子孫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我認定很多人已經喪失了對未來的信心,因為在我們的文明的幾乎每一個方面,

5、我們的作法都開始發生改變,就好像未來是不值得信任的,似乎只有一味關注當下的需求和短期問題才更為合情合理。無論事關財富、努力還是謹慎,長期投資的價值反正在日益貶值。這種傾向也許是從人們瞭解到核武器能夠結束人類文明開始的。不管我們樂於不顧自己所作所為的後果這種傾向是怎麼起源的,反正它和人與自然相分離的觀念結合到一起,造成了我們和周圍世界的聯繫的真實危機。我們對自己的危險處境似乎有所感覺。由於喪失了與世界與未來的聯繫,我們的精神似乎都焦躁不寧。但我們癱軟無力,過於糾纏在舊有的設想舊有的思路裏,看不到怎樣擺脫自己的困境。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這些事情。關於環境保護,我上的第一課

6、是怎樣防止我國農場上的水土流失。我還清楚地記得最重要的就是防微杜漸,在小水溝生成之前就加以阻止。我小時候,我國別的地方有很多實例表明,一旦小水溝叢生,在牧地上切開深溝,帶走表土,造成渾濁的河流,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可惜事情沒什麼改變:就在今天,每小時都有相當於8英畝的肥沃表土流過孟菲斯(美國田納西州的大城,座落在密西西比河東岸。——譯注)。密西西比河從美國中部農場帶走成百萬噸的表土,這些土壤一去就不復返。例如,愛荷華州有世界上最肥沃的表土,從前平均16英寸厚,現在還剩下8英寸。那去掉的8英寸土壤現在大半躺在墨西哥灣海底的什麼地方。  我當時總是奇怪,生活在這些農場上的人家為

7、什麼不教會他們的兒女在小水溝生成之前就加以阻止。後來我瞭解到,部分答案在於:租用土地以求短期贏利的人們往往不在乎土地的未來。從這一片農田到另一片農田,他們剝掉表土,移往它處。即使土地是你的,你短期內也很難和那些不在乎長期效益的人競爭。  關於自然怎樣運行,我們的農場教了我很多,但我在餐桌旁學到的也同樣重要。我格外清楚地記得我母親憂心忡忡他說到卡森的經典著作《寂靜的春天》。這本書初版於1962年,談的是滴滴涕和殺蟲劑的濫用。不少人理解了R.卡森的警告,把這些警告傳佈開來。我母親就是其中一個。她向我姐姐和我強調這本書如何不同,如何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