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研究

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研究

ID:12135306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5

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研究_第1页
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研究_第2页
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研究_第3页
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研究_第4页
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4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就不同高血压分级对脑梗死影响的特点,预后进行比较。结果:随着高血压时间延长和程度加重,脑梗死的损害程度加大,预后变差。结论:高血压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适度控制脑梗死后血压,抗凝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监测脉压变化及血压波动并有效降压是减少脑梗死复发的重要手段。[关键词]高血压;脑梗死;抗凝;脉压[中图分类号]R5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042-02脑血管病

2、是我国老年人的死亡原因之一,而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占急性脑血管病的50%~60%,同时该病有很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为了解高血压致脑梗死的临床及治疗特点,以便能采取相应有效预防措施减少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2004年4月~2008年8月总结244例高血压伴脑梗死急诊住院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71.1一般资料患者总计244例,其中男143例,女101例,年龄43~84岁,平均(63.5±8.2)岁,合并有糖尿病75例,高血压120例,冠心病142例,既往有脑卒中史43例,根据高血压损害程度不同,分为高血压Ⅰ

3、级134例,Ⅱ级88例,Ⅲ级22例。全部脑梗死患者均为急性住院患者。诊断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标准,并均经头颅CT及(或)MRI证实。高血压诊断及分级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高血压学会制定的标准,并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对部分入院时出现血压升高而既往无高血压史的患者,不列入高血压病组。1.2损害部位及程度根据头颅CT(或)MRI将脑梗死分为3类:①小片梗死:梗死灶直径<20mm;②大片梗死:梗死灶直径>20mm;③多灶梗死:2个或2个以上梗死灶。本组患者高血压分级及损害部位见表1。既往有脑卒中史43例,高血压Ⅱ级88例,Ⅲ级22例。1.3

4、治疗高血压并脑梗死住院患者采用:①适当降低血压。由于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压过高可诱发脑出血、脑低氧和脑水肿,但血压下降过快或过低,会引起脑部缺血或病灶面部加大,症状加重,若血压185/105mmHg以下不予处理;纠正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7mmHg时则在严密监护下使用硝普钠等降压至185/105mmHg,并予维持;若血压在185~220/105~120mmHg时,则在保护心脏的情况下采取缓慢降压;②迅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的形成,一般予甘露醇、呋塞米静脉注射治疗;③增加脑血流,改善微循环,予复方丹参、葛

5、根素等;④脑细胞活化药物应用,予ATP、辅酶A、灯盏花素、脑活素等;⑤抗血小板凝集,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⑥积极预防并发症,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情况出现;⑦积极支持治疗。1.4预后标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6级,①基本治愈: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且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不足8分,病残5~6级;⑤恶化;⑥死亡。2结果高血压的Ⅲ级分类中预后情况见表2。3讨论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渐趋升高,而高血压作为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重要的因

6、素之一,无论缺血性或出血性机率中均有独立的、肯定的关系[1]。Kannel曾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18年随访,发现血压超过160/957mmHg而发展为脑卒中比血压正常者高7倍。脑梗死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梗死造成脑缺血低氧,引起神经细胞损伤便失去其功能。而在脑梗死中,又以腔隙性脑梗死为最常见。腔隙性脑梗死是由于小动脉闲塞所致的微栓塞,受累血管多在40~50μm,梗死后所形成的腔隙直径在0.5~1.5mm,而以5mm以下居多。从病理生理方面看,高血压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玻璃样变,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管壁增厚;同时长期高血压可促使脂质增大,中动脉内膜

7、下沉积,引起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管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高血压病程越快,脑梗死发作的机率越高。故高血压应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平时需正视服药控制。在本组患者中,244例中多未正规服用降压药或血压控制不良。脑梗死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节,这与基底节特殊的解剖结构是分不开的。在正常情况下,基底节区脑血流体积(CBV)是最小的,但脑血流量/脑血流体积比(CBF/CBV)高于皮质,说明基底节区在正常情况下灌注压很高,易导致血管硬化或阻塞。而高血压患者由于管腔狭窄,内膜粗糙,进一步加重梗死发生的可能性[2]。随着高血压患者持续时间的延长,出现了多灶性脑梗死

8、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本组患者高血压Ⅲ级发生多灶性脑梗死比例明显大于Ⅰ、Ⅱ级,而病灶部位主要在基地节区。7慢性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壁硬化,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