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疏议》词语杂考

《唐律疏议》词语杂考

ID:12133503

大小:4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5

《唐律疏议》词语杂考_第1页
《唐律疏议》词语杂考_第2页
《唐律疏议》词语杂考_第3页
《唐律疏议》词语杂考_第4页
《唐律疏议》词语杂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律疏议》词语杂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律疏议》词语杂考《唐律疏议》词语杂考【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0BYY017)【作者】董志翘【作者简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董志翘(1950—),男,博士,南京师大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唐长孙无忌等所撰的《唐律疏议》是古代法制文献的典范,在中国及世界法制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德国学者N·麦考密克曾指出:“法学其实不过是一门法律语言学。”正确理解与阐述我国古代法制文献的语言,不仅对了解、研究、借鉴我国古代法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汉语史研究的任务之一。本文选取《唐律疏议》中法制词语八例,其中或为目

2、前大型语文性辞书所失收,或为前人疏解不当及有未尽之处者,参以其他文献用例,加以考释。【关键词】古代法律/法制文献/唐律疏议/词语考释中图分类号:H131,D90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02)04-0174-10《唐律疏议》,三十卷,约24万字。本名《律疏》,又名《唐律疏义》,唐长孙无忌等奉敕撰。其内容包括“律文”与“律疏”两大部分。唐律在我国法律史乃至世界法制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上集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法制之大成,下开宋、元、明、清立法之风气,同时,它的影响曾覆盖整个古代东亚(如蒙古、朝鲜、日本、越南

3、等国),因此被誉称为“东方罗马法”。律疏撰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当时唐高宗有鉴于永徽律颁行以后“刑宪之司执行殊异”,“不有解释,触途睽误”,因此诏令太尉长孙无忌等“爰造律疏,大明典式”[1](p.3)。后经多次修订,方成今传本。《唐律疏议》向以“体系完备,包罗广泛”著称,从汉语词汇史角度看,其中词语关涉政治经济、司法刑狱、兵戎宿卫、礼仪习俗等诸多方面,乃法制语言之渊薮。今选取数例,或为大型语文性辞书失收,或为前人疏解有未尽之处者,都为一篇,就正于方家云尔。    绝时(1)其畜产欲抵啮人而杀伤者,不坐、不偿。(亦谓登时杀伤者。即绝时,皆为故杀

4、伤。)[疏]议曰:其畜产有抵啮人者,若其欲来抵啮人,当即杀伤,不坐、不偿。故注云“亦谓登时杀伤者”。其事绝之后,然始杀伤者,皆依故杀伤之法,仍偿减价。畜主亦依法得罪。(卷十五“厩库”,p.284)(2)诸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者,皆斩;妻、子流千里。[疏]议曰:……杀一家三人内,兼杀部曲、奴婢者,非。“及支解人者”,注云“谓杀人而支解者”,或杀时即支解,或先支解而后杀之,皆同支解,并入“不道”。若杀讫,绝时后更支解者,非。或故焚烧而杀,或杀时即焚烧者,文虽不载,罪与“支解”义同,皆合处斩,罪无首从。妻、子流二千里。(卷十七“贼盗”,p.332)(3)

5、问曰:据《捕亡律》,被盗,虽傍人,皆得捕系。未审盗者将财逃走,傍人追捕,因即格伤,或绝时、不绝时,得罪同“强盗”否?答曰:依律,盗者,虽是傍人,皆得捕系以送官司。盗者既将财逃走,傍人依律合捕,其人乃拒伤捕者,即是“先盗后强”。绝时以后捕者,既无财主寻逐,便是不知盗由,因相拒格,唯有“拒捕”之罪,不成“强盗”。(卷十九“贼盗”,p.357)(4)不因斗,故殴伤人者,加斗殴伤罪一等。虽因斗,但绝时而杀伤者,从故杀伤法。[疏]议曰:不因斗竞,故殴伤人者,加斗殴伤一等,若拳殴不伤,笞四十上加一等,合笞五十之类。“虽因斗,但绝时而杀伤者”,谓忿竞之后,各已分散,声

6、不相接,去而又来杀伤者,是名“绝时”,从故杀伤法。(卷二十一“斗讼”,p.388)按:“绝时”与“登时”相对。“登时”有“当时”之义,钱钟书先生言之甚详(注:钱钟书《管锥编》第二册“太平广记·登时”条:“……‘登时’具‘当时’之用,不止如今人所言‘顿时’已也。”中华书局,1979,p.651。)。清黄生《义府》卷下:“登,登时也。登之开声为当,盖言当时也。”[2]均甚确。“登时”之用例,始见甚早。如《后汉书·方术传下》:“初,章帝时有寿光侯者,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帝闻而征之。乃试问之:‘吾殿下夜半后,常有数人绛衣被发,持火相随,岂能劾之乎?’侯

7、曰:‘此小怪,易销耳。’帝伪使三人为之,侯劾三人,登时仆地无气。帝大惊曰:‘非魅也,朕相试耳。’解之而苏。”《抱朴子外篇·自叙》:“或赍酒肴候洪,虽非俦匹,亦不拒也。后有以答之,亦不登时也。”而“绝时”一词,仅见于唐律,乃“隔时”、“过时”之义,亦即“过了某一特定的时刻”。古籍中“隔绝”常连用,为“阻隔”、“隔断”义。如《史记·南越列传》:“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汉书·匈奴传》:“汉使杨信使于匈奴。是时,汉东拔貉、朝鲜以为郡,而

8、西置酒泉郡以隔绝胡与羌通之路。”《后汉书·申屠刚传》:“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