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131852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5
《玻璃鳞片胶泥施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玻璃鳞片胶泥(涂料)施工的一般规定1、 环境条件:(1) 在大风天禁止涂装作业。(2) 在潮湿表面上不得进行涂装作业,待涂表面周围温度至少不能低于露点以上3℃,相对湿度一般不能大于85%。(3) 在气温低于5℃时,鳞片胶泥(涂料)的固化速度明显减慢,一般不进行喷涂作业。2、 冬季施工措施:(1) 为了保证冬季施工的鳞片胶泥(涂料)的固化性能,被衬设备、烟道外部应采用保温材料整体包覆。(2) 采用空气加热设备,通过空气热传递,使被衬基材表面升温至10℃以上。火电厂也可以
2、在设备内部采用蒸汽管道加热。(3) 湿度控制:设备内部的相对湿度一般不能大于80%。3、 注意事项:(1) 施工用具应清洁,每次施工完毕后应清洁干净,以备下次再用。(2) 施工现场应有防雨、露水和灰尘的设施。(3) 严防水和杂物等到掉进涂料内,以免影响涂层的质量。(4) 施工时应有良好的通用条件,应禁止一切明火,照明应采用低压电源。(5) 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注意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6) 涂层在未完全干燥和固化之前,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避
3、免受到雨水和其它液体的冲洗或人员的践踏。(7) 每道工序施工前,应对防腐蚀的表面进行清扫,必要时应用丙酮揩擦一遍,以免影响施工的质量。(8) 防腐蚀涂层施工完成后,涂层层应加以保护,在吊装、运输过程中尤应小心,避免撞击、敲打和施焊。4、 安全防护:(1) 涂料应存放在温度较低的通风、干燥处,远离热源,避免日光直接照射并隔离火种。存放已开盖的涂料、固化剂和稀释剂的配制间内,严禁明火。(2) 涂装前必须检查所需照明、通风和脚手架等是否完备可靠,装、焊接工作是否已经结束,尽量使焊接工作
4、不损坏已涂好的涂层。(3) 施工场所的电线、电动机、配电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4) 由于设备、烟道整体封闭,而在施工过程中,有少量化学品挥发。因此要求施工人员有防护措施,如戴防毒面具等,并且在保证被衬基材表面温度满足鳞片胶泥(涂料)的固化性能的条件下,使用通风机强制通风换气,以降低设备、烟道内部空气中的有机物含量,减少对人体的伤害。(5) 为了防止涂料溅在皮肤上或眼睛内,施工时应穿工作服和护目镜。(6) 操作人员如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感时,应立即到有新鲜空气的场所休息或送医
5、院就医。二、钢结构表面处理施工规范对于鳞片胶泥(涂料)应用于钢结构设备内表面,要对钢结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具体要求如下:1、 表面处理1. 1表面处理前,设备应是已按图纸要求制造、检验合格的,且应是把与吊装、保冷或保温等有关零部件预先焊上,防腐蚀处理后不能再对设备施焊。1.2表面处理的方法干法喷砂或喷丸用于表面处理,详细施工要求如下:1.2.1预处理(1) 需防腐蚀处理的表面焊缝上的焊瘤、焊渣、飞溅物均应打磨掉。(2) 结构转角、表面凹凸不平及焊缝表面应打磨平整或圆滑过渡。(3)
6、 油脂、油污应用酒精(工业纯)或丙酮(工业纯)彻底除净。1.2.2喷砂(丸)除锈(1) 喷砂(丸)除锈(包括质量检查及涂刷第一道底漆)应在8h内完成。(2) 对于大型设备,无法在8h内完成时,可采用分段喷砂(丸)的办法。即先对一定面积进行喷砂(丸)除锈,经检验合格后涂刷第一道底漆,待底漆固化后,再对剩余部分喷砂(丸)除锈,此时应对已涂底漆加以保护,并在其继续喷砂(丸)端至少应留出50mm的距离。使能交叉喷砂,从而保证喷砂(丸)的质量。余类推。喷砂(丸)检验合格表面在涂第一道底漆前应用酒精或丙
7、酮清洗。(3) 喷砂(丸)所达到的质量等级按照G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Sa21/2,要求完全除去金属表面上的油脂、氧化皮、锈蚀产物等一切杂物,并清除粉尘。残存的锈斑、氧化皮等引起轻微变色的面积在任何100×100mm2的面积上不得超过5%,粗糙度应达到40—70μm。(4) 喷砂(丸)采用的压缩空气应干燥洁净,不得含有油污、杂物和水分,压力为0.5-0.6Mpa。(5) 喷砂(丸)的砂粒采用石英砂(钢丸),应干燥洁净,无油污、杂物;含水量应小于1%,必要时应
8、进行烘烤干燥,待凉后才能使用。砂粒是粒径为1-3.2mm,其中1-1.5mm的粒径不少于40%。钢丸的粒径为0.63-1.60mm,其中0.63-0.8mm的粒径应不少于40%。(6) 推荐的喷砂(丸)施工工艺指标如下: 喷嘴直径: 6-8mm 喷射角:30~75度 喷 距: 80-200mm三、鳞片胶泥施工技术规范1、底漆1) 取预配好的适量底漆,再加入适当比例的配套固化剂搅拌3min以上,搅拌均匀后使用。用毛刷或辊刷涂1-2道,用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