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101739
大小:3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5
《清中期钧红釉灯笼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清中期钧红釉灯笼瓶释义 撇口、短颈、溜肩、筒式腹、砍底,釉面流淌自然,釉色莹润,色彩绚丽,红艳鲜明,具有一种强烈的 玻璃感光泽。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特征明显极致,内外开片疏密有序,胎质细腻,修足较精细,线条优美,窑变明显,烧造十分成功。古朴厚重、典雅端庄,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体现着王公贵族的崇高和法度,表露出清新练达的民族含蓄之美,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深刻哲理。为乾嘉时期达官显贵家族珍藏典型的罕见灯笼瓶式精品。置之庭室,富丽堂皇,满屋生辉;陈之几案,赏心悦目,雅致韵人。本品胎质,陶冶清纯,坚实细腻,扣之其声如罄,
2、清脆悦耳。本品的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 钧红釉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美誉。她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享誉华夏。 钧红釉。瓷器釉色名。宋钧窑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釉。釉层肥厚,红而且浓,滋润均匀,华而不俗,釉层中有细小的龟裂纹理。此釉在高温焙烧的过程中虽会向下淌流,但色釉一般不脱口。色调红里泛紫,又称“玫瑰紫釉”、“海棠红釉”。据文献记载,早在宋代,我国就已烧制出钧红
3、釉 瓷器,因它最初为河南禹州钧窑所烧制,故称“钧红”。钧红釉瓷器属我国最早出现的一个铜红釉品种,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上,不能不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可是,自元代后,禹县钧窑、日渐衰落,至明初已不能烧钧红釉瓷器了。 窑变红釉是清雍正时期模仿宋钧窑玫瑰紫彩釉斑繁衍出的新品种。瓷器在窑内烧成时由于窑中含有多种成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釉面呈现出各种金属氧化物的呈色。然而窑变主要是氧化铜的呈色,出窑后釉面色彩斑斓,呈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效果本出自偶然,由于呈色特别,又不知其原理,只知
4、经窑中焙烧变化而得,因此自古称之为“窑变”。清代以前景德镇所见到的窑变红釉瓷都为偶然出现的,偶尔烧制出的窑变红釉也未成为一个固定品种流传下来,这与当时人们认为窑变红釉瓷是“怪胎”,出现窑变即预示不祥多将其捣毁有关。 本件清中期钧红釉灯笼瓶胎骨基本上沿袭了雍正时的特征。后期,胎质的坚硬、精细和洁白程度比雍正时略显逊色,胎壁也稍厚一些,胎质有很多都可与官窑相媲美。图案 “白胎烧就彩虹来,无色成窑画作开”,古人之诗赞出图案之美。清中期钧红釉灯笼瓶釉面,在高温烧制中,釉料交融,自然流变,形成千姿百态的图形,如同国画艺术中的大
5、写意,形神兼备,似真似幻,意境无穷。釉色 清中期钧红釉灯笼瓶釉色窑变,千变万化。最为人称道的有:朱砂红、鸡血红、茄皮紫、葡萄紫、天青、月白、孔雀绿、宝石蓝、礼花彩等,可谓万紫千红。有时多种颜色集于一身,“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有时还会出现珍珠点。有“画家笔拙,丹青难绘”之说。而且“窑变无双,钧瓷无对”,绝对不会有两件清中期钧红釉灯笼瓶釉色完全相同的作品。窑变如画的效果,早被文人墨客所赞美。如“画家嫌笔拙丹青难绘,诗人怨词穷锦句失色”、“晚霭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呈
6、岚”。纹理 清中期钧红釉灯笼瓶烧造,工艺独特,在色彩斑斓的釉面上,形成千姿百态的纹路,典型的如:冰片纹,看似锤击,抚之无痕;蚯蚓纹,龙走蛇行;鱼子纹,繁星点点。此外还有兔丝纹、蟹爪痕、雨丝纹等。特别具有审美价值的是冰裂纹,俗称“开片”。纵横交错,如网状分布,以大器开小片,小器开大片为佳。由于这种纹路是胎质和釉面的冷热收缩率不同而自然形成的。冰裂纹是烧制完成以后开裂造成的,不是在烧制中产生的隐于釉面之中,因此在开片形成的过程中,会产生裂开的声音,一边欣赏着“创过冰河玉凝透,碧莹浅底网捕鱼”的奇妙现象,一边听着轻灵而噼啪悦
7、耳的开片之声,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审美意境。总结 把玩欣赏清中期钧红釉灯笼瓶,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有画面,有声音的审美过程,其中心是一个“变”字,除了静止的诸多变化外,从不同角度,不同光线观赏,还会呈现千变万化。“变”的核心是趣成天然,堪称“神、奇、绝、妙”。鉴赏要“手把、眼观、耳听、心仪”,至少从上述四个方面整体把握,常赏常新。正如古人诗云:“层卷当受益,赏钧眼更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