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ID:12090706

大小:3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5

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_第1页
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_第2页
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_第3页
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_第4页
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论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论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摘 要:本文立足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本质属性,对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内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当前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四个原则,就专业能力培养路径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关键词: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内涵;培养职业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普遍被接受。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学者建立的职业能力理论最具影响力。1999年,德国正式提出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了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和接受[1]。随着技术的快速升级和工作岗位的革新,职业能力的

2、内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域、不同的教育体制中,体现出差异性和变迁性。尽管对职业能力的定义和提法多种多样[2-4],按照某一职业普遍特征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能力的共同体现背景。职业能力的核心内涵是在理解、反思、评估和完成职业任务中兼顾知识技能获得和人格培养,并获得适应跨职业和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将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分为胜任本职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跨专业的关键能力两大部分,在这个框架下开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探讨。一、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内涵专业能力作为个体能力结构中的客观存在,无疑是职业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认识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首先应当辨识其特定的教育背景。《国家中长期

3、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2010-2020年,要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5],这每一类人才能力结构中都包含专业能力,且内涵具有显著的差异性。高等教育为学术性工程性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职业教育为技术技能性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们获得职业应用型技能型职业的能力和资格[7],从功能的角度来看,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其从事所在职业工作所必需的能力,是胜任本职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强调专业的应用性、针对性,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了职业教育以人为本,以岗为纲,在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

4、地位。我们按照职业岗位的一般变化规律,按照职业工作的层次递进规律,将岗位认知、基础操作、工作任务执行、工作改进和创新作为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四个逐步递进的层次。(一)岗位认知了解本职业工作环境、基本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理解和掌握本专业工作所需的表面性、概念性的知识。如对企业主要生产系统、流程和特征,掌握从事生产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二)基础操作具备一般专业工具的知识和使用技能,但还未涉及这些基础知识、技能与要从事工作的关系及在其中的作用,因此,这些基础操作技能呈现独立性、功能单一性的特征,如焊接、钳工、仪表使用等基本的操作技能。(三)工作任务执行具备本职业工作任务的执行能力,可以

5、胜任一般性的工作,即具备使学生能在本职业岗位上“立足”的基本职业能力。这一阶段的专业能力要求职业者具备工作流程执行、工作关系协调和专业性的沟通能力。(四)工作改进与创新在熟练掌握本职业工作所需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技术、劳动组织、经济和环境因素,具备对工艺过程、技术细节、设备等进行改进和创新的能力,使劳动者具备较强的职业竞争力,能成为本职业中的业务骨干或专家。二、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加大国际交流借鉴,加快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革新,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但随着职业教育整体环境的变化、社会人才需求结构调整以及就

6、业岗位结构和标准更新,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专业能力目标对接不到位实现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首先要有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专业能力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大多局限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和专项能力的培养,而没有从一个完整的职业岗位环境中来考察并明确专业能力的内容及要求。学校的专业能力培养与就业岗位的专业能力要求对接不到位。进一步加大现场调研力度,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与行业企业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体制显得十分迫切。在专业动态调整基础上,需要明确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去

7、向,实现能力目标的动态调整和优化。(二)专业能力支撑体系有待完善高职学生培养的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技能实训场地、专业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在校内外实训资源衔接、实训场地功能开发和整合、实训场地使用模式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完善的专业教学资源是实现行动导向教学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包含数字化、网络化、学习资料库、现场工作案例库等类型丰富的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建立和规范。结构合理、优势互补,能及时跟进技术革新和岗位要求变化的专业教师梯队需要进一步打造。(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