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84062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5
《纪伯伦的《先知》——开启永恒之门的钥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永恒的智慧——《先知》2009150304008王世强一、《先知》的作者及其生活经历1883年1月6日,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著名的“圣谷”附近的贝什里村的一个农家。12岁时,纪伯伦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898年,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1902年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等三位亲人。他14岁的妹妹死于肺病。妹妹临死之前,哭喊着“希望见到哥哥,希望见到爸爸”,但是她没有实现这个愿
2、望。纪伯伦非常喜爱自己的同母异父的妹妹,还没来得及悼念妹妹的时候,母亲因为接连失去2个孩子,也病倒了,1903年6月,母亲也离他而去。纪伯伦曾经用一幅画描绘了母亲临终前的瞬间,题为《走向永恒》,画中母亲的面容没有一丝的痛苦,显得十分从容和平静。纪伯伦日后回忆母亲对他文学创作的启迪时强调“我的母亲,过去,现在仍是在灵魂上属于我。我至今仍能感受到母亲对我的关怀,对我的影响和帮助。这种感觉比母亲在世的时候还要强烈,强烈的难以测度。”1908年,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资助赴巴黎学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指点。1
3、911年他再次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48岁英年早逝。 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
4、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他反对愚昧和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力、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艺术生命双翼。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则以散文诗为主。此外还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二、《先知》开启智慧的大门《先知》被认为是纪
5、伯伦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先知》中的28章散文诗是一个整体的结构:以《船的到来》开篇,至《拔锚启航》收尾,中间是一系列篇章——《爱》、《婚姻》、《孩子》······《先知》除头尾两节(“船的来临”和“告别”)以外,每一小节叙述一种“灵魂中的事物”,如爱、施与、善恶、律法、死等,一共26节,几乎遍及人类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篇制不长,但自有一种深沉恢宏的气度
6、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自然而又层次分明地从一个主题转换到另一个主题,形成了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与以前的散文诗集(《泪与笑》《疯人》等)相较,这种“整一”的诗歌结构形式不仅使得他的一系列思想得到贯彻执行,而且又达成了他哲理音调的一致性。在《先知》里,纪伯伦除了大量运用传统的比喻手法外,还大量借鉴了西方诗歌中的梦幻和象征手法;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交替运用中,既树立了新鲜活泼的艺术形象,又蕴含着深沉的哲理,一个“预言者”,一个名叫阿尔美差的女子,她从圣殿里出来,实际上充当了一个“导演”的角色;而在阿法利斯城
7、中等候了十二年的亚墨斯达法则是《先知》中的真正“主角”。亚墨斯达法就是纪伯伦讲述真理的“嘴巴”:纪伯伦通过他取得了“合法”的身份进行发言。《爱》等26个方面,可以说是《先知》的主体,也是其精髓的在。亚墨斯达法对那些提问的作的一系列回答,充分显示出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深度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亚墨斯达法在公开他的思想之前,于《船的到来》结尾处说:“阿法利斯的民众啊,除了那现时在供销社们的灵魂里鼓荡的之外,我还能说什么呢?”我们仿佛可以听见其灵魂深处公开的秘密。他在《婚姻》中讲道:“你们一块儿出世,也要永远合一。
8、在死的白翼隔绝你们的岁月的时候,你们也要合一。噫,连在寂寞地忆想上帝之时,你们也要合一。不过在你们合一之中,要有间隙。让天风在你们中间舞荡。”这与歌德“是一个生命的本体,在自己内部分离?还是两者相互选择,被人看成为一体?”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在《孩子》中谈到:“你们的孩子,却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诗中充满着尊重、宽仁和容涵。再如,“在工作中爱了生命,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