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资料

ID:12078730

大小:32.7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5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资料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资料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资料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资料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克思经典选读复习资料一、填空1.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3.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产活动是最根本的实践活动。4.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他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5.关于费尔巴哈始终贯穿一个思想: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在人们实践基础上的新的世界观。6.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哲学、政治经济学。7.关于感觉问题-------理论本质问题。8.关于费尔巴哈是一部对人类本质作出科学规律的著作。9.《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有同样的历史地位。1

2、0.资本论研究背景是以英国作为研究背景。二、原文理解材料:1.工人没有祖国。答: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资产阶级的祖国,即资产阶级自己的国家,国家机器作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是资产阶级所有的。  工人没有祖国,就是说,工人不掌握国家机器,国家不是工人自己的国家,工人没有自己的国家。既然没有祖国,当然“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  马克思、恩格斯并不否认工人生活在一个个资产阶级国家的区域内。他们只是从国家机器掌握在谁手中、国家的主人是谁的角度来考察,说明工人不掌握国家机器,没有自己的国家的事实。  “工人没有祖国”论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祖国、

3、民族观念上的根本区别,揭露了资产阶级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欺骗性,点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第一阶段的任务。  “工人没有祖国”论,正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伟大口号的重要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国家和民族学说、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学说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必须掌握的。  2.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答:这是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指每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他们看来,以往所有社会的缺陷都在于在那些社会中人类整体的发展是以牺牲个人的发展为代价的,即使不是牺牲

4、全体个人,至少也要牺牲一部分个人。在那些社会中,始终存在着"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如果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落实在每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上,不以每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础和核心,那么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就没有结束。他们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这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内,任何个人都没有必要为了其他个人的利益或者整个联合体的利益而放弃对自己的正常需要的满足,无论是其他个人的利益还是整个联合体的利益都不要求他这样做。在这个联合体内,个人的发展与联合体的发展完全一致,人类个体的发展同人类整体的发展完全符合。个人是作为独立的主体

5、互相联合还是作为群体的组成部分(在这种群体中个人没有独立性,没有自由,只相当于群体中的器官)从属于群体,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与原始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之所以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为了表示出这种区别。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1)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2)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6、”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哲学家门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这是哲学家从事哲学的必经之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解释世界的方式,哲学家只是把这些思考形成一个体系。之所以有不同的方式,是因为每个人的世界观不一样。但是哲学家与现实的差距就在于,哲学家的活动在思想,他没有一个强大的力量来将他的想法付诸实践。并且由于实践条件的约束,不能用实践证明哲学家的理想是正确的,所以理想与现实之间永远都会有一个鸿沟不可跨越。哲学家们只能向内心探求答案,而非以微渺之力改变世界的一个角落。4.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答:1)从真理的

7、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相符合的程度。因此,其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将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2)从实践的特点看,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人们遵循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并可以将客观结果与主观认识两相对照。在这种意义上,实践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二、简述、简答1、认识的辩证过程答:1)实践到认识。认识的辩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