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77134
大小:4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5
《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科目:中国近代史纲要题目: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之比较院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班级:工艺09-2姓名:侯金亮学号:540904020210摘要: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洋务运动和二十世纪初的清末新政有许多共同之处,亦有许多可探讨的问题。对这两个历史事件进行对比研究,弄清二者的关系、性质及各自的历史地位是十分必要的。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是清政府所搞的近代化运动,虽然这两次运动都没有成功,但它毕竟使封建的中国向资本主义近代化方向前进了一步。这两次新政的主要内容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四个方面的改革,并且都是在重要的对外民族战争以后出现的,这是两次新政的共性所在。但是这两次新政在其各自的历
2、史原因、在推进过程中的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新政发动者与所处的时代中心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关键词: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中国近代化清政府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政改革洋务派近代化运动资本主义近代化帝国主义侵略正文:宗旨与目的大同小异洋务运动开始于太平天国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因而首要的目的是为了镇压人民起义,其军事工业直接生产屠杀人民的武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求强”不仅仅是为了镇压人民起义,也有其反抗外来侵略的意图。清末新政时,人民斗争也没有停止,资产阶级革命派还举行了两次武装起义。心有余悸的清朝统治者搞新政,必然有镇压人民之目的。但是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清末新政也有对抗外来侵略的意图,在“强
3、邻逼处”的情况下,要“变法自强”。洋务派搞民用工业的口号是“求富”,求富是洋务运动目的之一。清末新政要发展实业,其口号是“振兴”,这是洋务派“求富”口号的翻版。当时清廷认为:中国“推积弱所由来,叹振兴之不早”,“农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自应及时振兴。”目的是“以期渐图富强”。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封建的国家机器,巩固满族贵族的统治。同时两者又都有迎合帝国主义的表现,洋务运动开始于中外反动派公开勾结之时,主奴关系初步确立,清末新政是在八国联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开始的,有迎合帝国主义一面是不足为怪的,但不应说是主要目的。历史背景惊人的相似。其一,群众斗争铁拳的沉重打击
4、。洋务运动开始时,正是太平天国进行艰苦战斗的岁月。洋务派大企业创立时,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仍有太平天国余部、捻军及各少数民族起义继续战斗。在太平军旗与剑的勇猛冲击下,八旗绿营一触即溃,土崩瓦解,清朝政府不得不动员汉族地主组织团练,湘军、淮军便应运而生了。其二,帝国主义联军的压力。洋务运动开始时,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强迫清朝签订了《天津条约》,又把战火烧到了北京城,咸丰皇帝逃往热河,清朝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在列强的压力下,清朝统治者逐渐向侵略者靠拢,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洋务派也开始得势。具体改革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所发展
5、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大部分内容相类似。不同的是,清末新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前进,有所发展。在经济方面。洋务运动期间,办起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民用企业。这些厂矿分别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出现,民族工业也掺杂其中了。清末新政,在经济上的努力更为突出。工矿业方面,由于清廷采取奖励政策,洋务运动的老厂矿有所恢复与发展,新的厂矿也大量涌现。相当于以前四十多年总和的一半,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工商业,金融事业也有所发展。在军事方面。洋务运动期间,突出的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和海军。清末新政期间,对原有军事工业进行了扩建,普遍增加了经费,更主要的是编
6、练新军。在文化教育方面。洋务运动期间有了一定的重视,1862年,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培养办洋务人才,地方出现了新式学堂及派遣留学生活动。清末新政时,清政府把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清政府不仅废除了科举制度,而且清廷又令各省兴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为了人才,清廷还大力派公费留学生,鼓励自费留学,提倡到欧美各国留学。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有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两次新政,需款甚巨,劳苦大众,捐税累累,如牛负重。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为中国造成并发展了买办阶级、军阀集团与官僚资本。两次新政的军事工业、建新军等,也起到了镇压人民的反动作用。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客观上的进步作用也
7、是不可忽视的。首先,洋务运动期间,在军事、民用企业中出现了一批产业工人;而清末新政中,由于工矿企业迅速增加,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逐步扩大。其次,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搬到中国来,这是拔地而起破天荒之事,民族工业就伴随着洋务派“求富”口号的声浪出现了。清末新政,民族资本更加兴旺,达到了初步发展阶段的最高峰,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第三,洋务运动期间设学堂、派留学生、译西书,使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开始在中国传播。而清末的办学热、留学生洪流的出现及大量翻译外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