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67654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5
《33、苏武牧羊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3、苏武牧羊教学目标1、能自学生字,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境理解“恭恭敬敬、怒目圆睁、置之度外、屈指计算”等词。2、尝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苏武的思想品质,知道可以根据句子间的联系来体会句意。3、感受苏武在困境中宁死不屈、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歌曲《苏武牧羊》1、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坚贞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
2、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板书课题:苏武牧羊)2、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那时汉朝和匈奴经常发生战争。有一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苏武出使匈奴。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出示课文的第6节。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一)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1、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满头白发,旌节
3、脱光了毛)(学生交流时,出示媒体,相机介绍“旌节”——古代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2、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快速读课文思考。(受了很多折磨)3、在第一节里,我们了解到,苏武是代表汉朝的使者啊,怎么会受折磨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二)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出示:课文第四、五小节。指名读。(1)心坚如铁具体表现在哪里?1、指名读课文第四小节,思考,匈奴王的“计”是什么?
4、2、匈奴王借这件事想告诉苏武什么?(要么投降,要么就老死在异国他乡,无法回去)北海:现在俄罗斯的贝尔加湖3、苏武明白了一切,指的是苏武明白了,但是他。积累词语:和心坚如铁相似的词语:挥金如土铁证如山 身轻如燕 恩重如山健步如飞 坚硬如铁 坚强如钢 洁白如雪 粉红如霞4、读读课文第五小节,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苏武心坚如铁?(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渴了、饿了、冷了……)5、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生理上的,精神上的)6、面对种种磨难,苏武心坚如铁,顽强地忍受着种种折磨(配合读)(2)理解“生死置之
5、度外”的意思。1、“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置:放;度外:部放在心上。“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2、是什么使苏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回归祖国)3、师生配合读4、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学习第2和第3小节(1)交流事例。匈奴王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抽刀自尽,宁死不受辱。匈奴王早已投降汉使卫律劝苏武投降,苏武痛斥卫律。(2)当匈奴王要苏武认罪的时候,苏武的表现是怎样的?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
6、受侮辱!”苏武当时是怎么想的?(我是汉朝的使者,诬陷我,让我认罪就是对汉朝的侮辱,作为代表国家的使者,不能让国家蒙羞)师生配合齐读: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苏武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说完话就“抽刀自尽。顿时鲜血直流,幸好被人救下。”苏武是怎样接过旌节的?教师补充资料:当时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无一人能生还。那苏武为什么还要接过旌节?(避免战争,国家的安宁,义无反顾)因此当苏武接过旌节时,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过渡:一计不成,匈奴王又生一计
7、,他派了已经投降的汉使卫律来劝降。苏武又是怎样表现的呢?(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苏武是国家的使者,见了卫律似乎应该这样说:“我是汉人的儿子,我不会背叛……,不会……”比较两种说法,有何不同?后一句中“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这里的“我”指谁?(通过变换说话的角度,体悟苏武对背叛国家的叛徒的憎恨。)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
8、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让苏武到北海牧羊,匈奴王明白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三)感受苏武坚贞不屈的气节。(1)(师生配合读):北海是一个“野草遍地,没有人烟”的地方,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唯一陪伴苏武的,“就是那支旌节”。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因为这个时候,旌节已经成为了他精神上的寄托,所以他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