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64821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5
《2013年江岸区四月调考化学质量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2013学年度江岸区四月调考化学质量分析江岸区四月调考化学成绩分析本次四月调考总分54分,区均分31.68分,最高分54分,最低分1分。按区均分来算难度系数:0.59,与去年中考的0.67相比难度略大,中考难度要求0.6---0.65之间。解析2013武汉四月调考化学题型今年四月调考化学题型固定,从2011年后,武汉中考化学设8个选择题,共24分,考察的大多为基本知识的识记。本次四月调考第1题依旧为司空见惯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抓住有无新的物质生成是关键。数据显示错选D答案的学生较多,学生对挥发的
2、过程不是很理解,部分学生会认为挥发是从溶液中生成了新的物质而脱离溶液,老师需要再强调挥发的本质。 第2题为分子、原子基本性质的考察,结合一些生活实际,从数据上看错选A的学生较多一点,主要是将化学变化的新分子和新原子混淆了。需要强调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意义。很多学生记得这句话,但并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有什么用。第3题是化学与生活常识的考察,考察点比较基础。错误较多的是A选项,有机合成材料是在最后一个单元里学习,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一个单元大家都没有花太多精力,但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依然是个考点,需要注意。第4题是燃烧
3、和灭火的考察,错误选项最多的是A,“降低物质的着火点”是一个常考常错的点,需要跟学生强调。前四题为基础知识题,从第五题开始难度持续提升,开始考察学生的能力。第5题是对书本上铁生锈条件探究实验的变式,可以说是铁生锈和空气成分探究实验的合体,结合物理中基本的压强概念考察,需要学生灵活使用所学知识。要求平时理解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第6题是除杂问题,思考过程必须不会引进新的杂质。重点在于稀盐酸最后加入,稀盐酸的溶质是HCl气体,在蒸发过程中可以被除去。此题错选项最多的是C,也就是说学生大多知道除杂的几个反应,但却忽略了最后加入的那
4、个物质能否被除去,会不会成为新杂质。第7题需要根据量的关系判断化学方程式中某个化合物的组成。这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考察中难度相对较大的题目。此题大量的学生选择了错误的C选项,比选择正确答案D的学生人数还多,说明大部分学生知道此类题目的基本意思,但却不知道题目给出的数据的用法,其实此类题目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训练过,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数据的直接无视表现出学生在解题能力上的欠缺。第8题是关于金属活动性的综合考察题,需要学生能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滤液和固体的成分。此题算是一个老题目了,相信平时各校在训练中也有涉及,
5、但此题得分率也很低,这说明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过程分析能力很不足,很多学生知道铁可以置换硝酸银和硝酸铜里的银和铜,但他们不清楚在实际反应中到底哪个反应完了,哪个还会有剩余,不清楚银和铜哪个会优先被置换。此题其实考察的正是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对知识的记忆。填空题考察的内容与近两年中考相似。29题为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为识记内容。本题均分2.98,难度不大。第一空考察小苏打的化学式,有部分同学写成了Na2CO3或NaOH。第二空碘酒的和化学式,有较多同学没分清溶剂是什么,有写H2O或I2的,且将碘的化学式写成I的不
6、少。第三空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是书写不完整。生成两种气体,有同学只标一个状态符号,另外与过氧化氢分解混淆的不少。还有部分同学写的反应条件是“电解”。30题为原子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相关知识考察。和以往相比难度加大了一点,因为由离子结构示意图推导核电荷数比由原子结构示意图推导核电荷数多了一道弯,也导致判断性质是否相似时,都用碘离子的结构作为标准,造成连带错误。本题均分1.99,基本上要么得1分,要么得3分,理解了就能全对,不理解的只得1分。今后教学中需要强调离子结构示意图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差别和转化。31题涉及溶解度、溶解度
7、曲线、结晶的方法和溶液的稀释。本题均分1.97。常见的错误有:(1)(2)两问将“<”错填为“>”“=”,说明学生对溶解度曲线图掌握不够好,特别是温度变化后溶液的组成变化不明确。第(3)问漏写“结晶”两字的比较多。第(4)问很多学生都写了天平,或是四种仪器答不全,部分还写了酒精灯。前三题填空题涉及考点内容与2011、2012年中考相似。32题是实验探究题。该实验探究题有一定难度,中间还涉及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生成物的成分,需要学生打破所学化学方程式的固定模式,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来分析实验结果。本题均分2.52。第一问主要
8、错误有部分学生没看清题目要写B中反应的方程式,而写出了A中的反应。部分学生将Na2CO3的化学式写错。第二问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正确的回答出A中反应结束的依据,很多学生都把目光放在了A装置上。第三问很多学生认为是防止铜又被氧化,其实是没有正确的理解题意。第四问多数学生没有判断出有CO,没有比较B中增重和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