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61312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5
《住持方丈和尚法师区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汉语释义1.住持(1)主持一个佛寺的和尚或主持一个道观的道士。(2)主持管理一个佛寺或道观。(3)佛教语。久住护持佛法的意思。(4)佛教寺院主管僧的职称。起于禅宗。也称“方丈”。后道教亦用此制,称道观之主持者。2.方丈(1)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因住持的居室四方各为一丈,故名。(2)也指佛寺或道观的住持。3.和尚(1)佛教中出家修行的男教徒。(2)梵语在古西域语中的不确切的音译。为印度对亲教师的通称。在中国则常指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有时也指女僧。4.法师(1)佛教语。精通佛经并能讲解佛法的高僧。亦用为对比丘的尊称。(2)唐代道士三种称号之一。(3)指
2、降妖驱邪的道士或方士。二、材料相关1.住持和方丈有什么区别?来源:佛学百科http://foxue.baike.com/article-22376.html住持是职衔,是寺院的领袖,一个寺院只有一个住持和尚。主持是职务,是由住持任命,负责某项具体工作的运作,比如主持寺务、主持馆务、主持法会等。僧人释永信,俗名刘应成,安徽颍上人,一九八一年在河南少林寺出家,一九八七年成为少林寺住持,时年二十二岁,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寺院住持。一九九九年,释永信正式升座成为方丈。其中“住持”和“方丈”的区别?方丈,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禅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亦称函丈
3、、正堂、堂头。印度之僧房多以方一丈为制,维摩禅室亦依此制,遂有方一丈之说;转而指住持之居室。今转申为禅林住持,或对师父之尊称。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住持”之语义为“安住之、维持之”。原意指代佛传法、续佛慧命之人,后乃被用来指称各寺院之主持者,或长老。此词用在寺职称谓时,又称寺主或院主。日本佛教界称之为住职。由于住持之住处称为“方丈”,故“方丈”一词亦被引申为住持之意。相传住持一职为唐代百丈山怀海所创。《敕修百丈清规》卷二〈住持章〉云:“佛教入中国四百年而达磨至。又八传而至百丈。唯以道相授受,或岩居穴处,或寄律寺,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禅宗寖盛,上而君相
4、王公,下而儒老百氏,皆向风问道,有徒实蕃,非崇其位,则师法不严。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如天竺之称舍利弗、须菩提,以齿德俱尊也。”关于住持的意义,依《禅苑清规》所述,是各处一方续佛慧命;契嵩的《广原教》谓,藉人持其法,使法永住不泯灭,故云住持。此外,又有住持三宝或如《净土论》所谓‘法王善住持’等义。住持有三种职务,即说法、安众、修造等。《禅林宝训》卷四引用密庵禅师之语云:“住持有三莫,事繁莫惧,无事莫寻,是非莫辨。住持人达此三事,则不被外物所惑矣。”又,禅宗由于住在寺内的徒众甚多,故各寺均设住持一人,其下另置若干职位。至后世,此住持之称也通用于其他诸宗
5、。其实方丈、住持的区别可以简单回答如下:(1)方丈一般是接受传法的和尚,有法卷可证明其传承,住持则可以不必;(2)有方丈的寺院必须制度健全,人员、规模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有住持的寺院则未必;(3)方丈往往具有一定影响力,如现在的方丈需要经省佛教协会批准、中国佛教协会备案,住持则不需要。另据凤凰网华人佛教频道资料,一般情况下只要有寺庙就有住持,而方丈必须是上规模的寺庙群才能有。并且方丈可以兼任多个寺庙,而住持则不能。2.和尚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来源:佛学百科http://foxue.baike.com/article-20732.html在印度,佛教分为四众,出
6、家者称为“比丘、比丘尼”,在家者称为“优婆塞、优婆夷”,而“和尚”一词是百姓对比丘的理解。“和尚”原来是从梵文Upādhyāya这个字出来的,这个字到了西域被读成“乌阇”,到了汉地又读成“和尚”,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和尚”一词来源于我国宋代时期百姓对出家高僧的俚语,在印度,佛教分为四众,出家者称为“比丘、比丘尼”,在家者称为“优婆塞、
7、优婆夷”,而“和尚”一词是百姓对比丘的理解。这样一来,本来是毫不相干的词,被百姓这样一理解,就又有了特殊的意思,即和尚是指:出家的高僧,也就是说只有修行到了一定程度的僧人才有资格被称为“和尚”。宋代以后,老百姓分不开比丘、沙弥、长老、法师等称谓,所以将佛教出家的男众统称为“和尚”,区别于西藏佛教的“喇嘛”。和,为三界统称,尚,乃至高无上的意思,“和尚”之称华藏世界只有释迦能称得,但后世确把比丘都称为和尚了,也许是因为释迦涅磐之后,在世比丘为世间第一福田的缘故吧。和尚一词,纯由于西域语言的音转而来,在印度,通称世俗间的博士为“乌邪”,到了于阗国则称和社或和□(
8、Khosha),到了中国则译成了和尚(见寄归传及秘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