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60994
大小:4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5
《浅析陶渊明诗歌中酒鸟菊意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陶渊明诗歌中酒、菊、鸟的意象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29岁到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42岁至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
2、期。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本文就试图通过对诗歌中三个特色意象,酒、菊和鸟的分析,来发掘出他诗歌中所包含的隐逸情怀。酒中有真味饮酒在魏晋颇成风尚。王瑶《中古文学史论集》中总结了魏晋名士饮酒的原因:“一是饮酒可以达到物我两泯的自然境界,是求得一种超越境界的实践。陶诗言‘酒中有真味’,饮酒是达到认真,达到欢乐境界的手段。二是魏
3、晋人借饮酒来逃避现实,保全生命。把酒变成享乐的工具,尽情纵欲。”①酒更是诗歌中频繁出现的意象,不仅题为饮酒的有二十首,还有如《读<山海经>》之类的述仙之作里有“10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其五)的诗句,在《杂诗》之类的抒愤之作中有“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难再来,一日难再晨”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在《拟挽歌辞》中甚至亦有“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的歌咏。但是综观魏晋诗歌及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言酒者甚多,言醉者则无几,甚至的诗歌中也很少找得到更多如“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饮酒》其二十)
4、这样直言其醉的诗句。归隐嗜酒,但依然不能象盛唐诗人那样尽意。这或许是因为的人格构成中依然有儒家范导的影响,而儒家人格在大一统帝国的社会环境下才能保持稳定和健全。身逢乱世的诗人想借酒逃避社会现实,但依然因为心中着挥之不去的社会理想,因此言酒而无醉。正如萧统在《集序》里说的一样,“有疑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迹为酒也。”结合关于酒的诗句,“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饮酒》其七),可以发现,酒作为一个消解意象在的诗歌里主要有忘忧和纵情两个作用。诗人因政治前途暗淡而隐逸,诗人的忧愁正和他心中的社会理想难得在现
5、实中实现,人格理想难得在现实中保全。在他的《饮酒》里有好几首都可以看作对这方面的真实写照。如《饮酒》第二十首:“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10,对儒家社会理想的向往,对暴秦焚书坑儒的指斥以及对自己儒士形象的维护,都可以看出作为隐者的,内心中依然有儒家人格被隐逸生活状态所掩盖而形成的一种缺憾的忧伤。现实世界与心中理想极不相符,多是
6、些谬误,无可奈何以酒消解,以酒来麻醉人格中最敏感而又脆弱的部分。酒的另一个作用是纵情。与同时期的名士们及时行乐的共同心态一样,也追求纵酒以忘情,例如《饮酒》十三:“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炳。”诗人直把通宵达旦的欢饮作为人生的价值目标。纵情欢乐,而且一旦要停止饮酒,就会千难万难。看他的《止酒》诗:“……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不止理……”,一止酒,便有不喜之情产生。这里不喜之情可能就是酒中欲忘之忧吧,从陶诗中
7、也可以看出,以酒纵情之情,是有着特定内容的情。如《饮酒》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以人生的短促,功名的难成而主张饮酒纵情,这里体现了一定的纵情意识,体现了新的人格因素、新的生存状态,但是这种纵情不过仅仅是纵酒,从酒中取得的乐趣不过是关于人生的幻象,依然是作为社会理想在个人人格构造中确实的一种遗憾的附庸而存在,并没有形成具体的真实的内涵。简而言之,独独以醉酒来纵情,就体现了及时行乐的思想中依然有那种人生短促功名难成的思想。纵情与忘忧是联系
8、在一起的,正如他的一首《述酒》诗中所言,“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一切都还在草昧之中,但模糊中有改变,新的情性正在生成。秋菊有佳色自周敦颐一篇《爱莲说》里“晋陶渊明独爱菊”以来,菊成为了隐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