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画鼎盛的唐代书法艺术

装饰画鼎盛的唐代书法艺术

ID:12059875

大小:7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5

装饰画鼎盛的唐代书法艺术_第1页
装饰画鼎盛的唐代书法艺术_第2页
装饰画鼎盛的唐代书法艺术_第3页
装饰画鼎盛的唐代书法艺术_第4页
装饰画鼎盛的唐代书法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装饰画鼎盛的唐代书法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北朝之后,隋朝代后周而立,三十多年后唐朝又代隋而立。唐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近三百年的动乱局面,国初二十年形成了文治武功的“贞观之治”,此后从武则天到唐玄宗开元时期更是呈现出超越两汉的空前兴盛气象。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而书法艺术也在这个会好的时代长驱发展,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

2、书家。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唐代书法之盛,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其一,真楷造极。出现了欧、虞、褚、薛、颜、柳等一大批著名楷书巨擘。其二,草体观止。出现了孙过庭、贺知章、张旭、怀素等著名草书大师。其三,行书扬波。出现了唐太宗、陆柬之、李邕、李白等行书高手。其四,篆隶不绝。出现了李阳冰、史惟则、韩择木等篆隶大家。其五,书论煌煌。出现了孙过庭《书谱》、张怀瓘《书断》、《书议》、《书法要录》等著名书学论著。唐代书法之前,有个隋朝书法作为过渡。所以我们先简单讲讲隋朝书法。隋代国祚较短,只有文帝、炀帝

3、两世而终。书法之道未及宏达,而且大多数知名书法大家都过渡到了唐代,为唐代的书法盛况做出了贡献。但是隋朝在书法史上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楷书自汉隶蜕化过来后,经过六朝二百余年的演变,至隋朝时,已渐趋成熟。在楷法上熔南北于一炉,开唐书之先声,可以说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隋代书法,以几种碑志为代表。隋代碑志楷书,上溯魏碑风格,下启唐楷法则,其过渡形态的特征非常明显。传世隋碑及墓志并不多见,著名的有《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曹植庙碑》、《启法寺碑》、《孟显达碑》,另有《苏孝慈墓志》、《张贵男墓志》、《杨居墓志》、《李则墓志》、《宫人元氏墓志》、《青州舍利塔下铭》、《通

4、妻陶贵墓志》、等,其中尤为著名的是《龙藏寺碑》和《董美人墓志》。★著名碑刻:  龙藏寺碑  亦称《正定府龙兴寺碑》,立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碑在河北正定龙兴寺。楷书,碑阳30行,行50字,碑阴题名五列,左侧题名三列。《龙藏寺碑》书法宽博和谐,其用笔细劲轻松,具有流动感和轻重变化,结体以方正为主,略呈扁形,左右开张,点画精丽而有法可循,给人以清爽匀称的感觉。此碑为隋代刻碑中的精品,对唐代书法,特别是唐初诸大家的影响甚大。董美人墓志全称《美人董氏墓志铭》。真书,计二十一行,每行二十三字。隋开皇十七年刻,清嘉庆道光年间在陕西西安出土,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石佚。撰文

5、者为蜀王杨秀,隋文帝第三子,董美人为其爱妃,病逝时年方十九。蜀王杨秀为了纪念她,遂自撰铭文,刻此志随葬于长安郊外,时正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此志和其他墓志一样,没留下书写者和镌刻者的名字,但细观此志笔意精到细腻,布局平正疏朗,点画清劲挺秀,字形微扁,端严妍美,骨秀肌丰。依然保持着六朝墓志稳重而端严的特征,但其体势结构已十分匀称和谐,楷法已趋完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其平正端庄的体势中微杂险绝的姿态,显得平而不板,十分耐人寻味。此志虽以方笔为主,但其转折钩趯处不露圭角,给人以温润之感,此墓志书法上承北魏书体,下开唐朝新风。如初学者以唐碑为基础,以北碑求变化,则此

6、志介乎二者之间,可作为由唐入魏的过渡作品。苏孝慈墓志《苏孝慈墓志》又名《苏慈墓志》,隋仁寿三年(公元603年)立石,此志志高、宽83.2厘米,计三十七行,每行三十七字,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在陕西蒲城县出土。此石初出土拓本无跋,光绪戊子夏,知县张荣升于二十一行[日]字下刻跋二行,后此跋又为黄彭年凿去。在整纸拓本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凿痕。因此石出土较晚,故字口清晰完好,细观此册楷书,点画清峻,笔意精到,字形结构匀称妍美,端庄平和,除结字略扁而稍带六朝遗意之外,与唐人楷法已十分接近,对方笔的运用已十分成熟,与《董美人墓志》亦极为相似,无疑是初学者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

7、此专书法结字谨严,用笔劲利,神采飞动,是隋代书法的代表作,是唐代欧阳询一派楷法的先驱。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此碑曰:[《苏慈碑》以光绪十三出土,初入人间,辄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足为干禄之资,而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于是翰林之写白折者,举子之写大卷者,人购一本,期月而纸贵洛阳,信哉其足取出。]又因此碑经刻工凿刀下石,笔意已失,锋芒过露,加上笔画又较强、容易形成康有为批评此石所说的[气势薄弱,行间亦无雄强茂密之象。]故初学者要注意在临写时要尽量恢复其自然的笔意,以免犯板滞浮薄之弊。 ★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公元557-641)  欧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