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研究

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研究

ID:12057143

大小:4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5

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研究_第1页
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研究_第2页
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研究_第3页
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研究_第4页
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研究王晓慧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滥觞于本世纪初以来,简要来说,就是指农村中小学的学生由他们的监护人(包括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陪同进入城镇或城市读书。这一现象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上学困境,但不利之处却也日渐凸显,且有加剧之势。本文将对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的类型进行探讨,并拟从教育公平与城乡统筹的视角来理解这一现象的发生机理,进而尝试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一、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的三种类型   陪读现象在城市已不鲜见,上世纪90年代伊始,城市里便出现有家长在校外租房陪着孩子读书的现象,他们的目

2、的往往是为了让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以获得更好的成绩,从而在小升初或初升高乃至高中升大学的过程中取得胜利。相较于城市中小学生的陪读现象类型趋于单一而言,农村中小学生陪读现象的类型却较为复杂。概要来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因父母进城务工而致的随迁型、因中小学布局调整而致的被迫型以及为获得更高教育质量而主动进城就读的主动型。   (一)随迁型陪读   学界将农民工进城务工分为三代,随迁型陪读现象主要发生在第二代农民工身上,时间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初以来。这一代农民工务工时间久,且大多远离家乡,甚至很多都是跨省务

3、工。因此,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开始凸现,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第二代农民工往往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他们在城市打工时,耳濡目染地知晓了城市教育的诸多情况,知道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并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相关知识。因此,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落入留守儿童之列,渐渐地,一些年轻夫妇纷纷将孩子带入城市就读。故而,他们要么一方务工,一方专门陪读;要么双方务工,而将(外)祖父母中的一方接到城市陪孩子就读。   这些孩子跟随父母进城后,一是会进入城市教育系统专门为他们安排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二是会根据父

4、母打工的地点相应以插班生的形式被安排进入该区的某校就读。例如江苏省就专门建有若干个农民工子弟学校。就目前情况来看,这种随迁型陪读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且随着进城农民工的日渐增多,这一现象仍会持续下去。   (二)被迫型陪读   与随迁型不一样的是,另外一种因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而致的被迫型陪读现象近几年来悄然兴起。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学校教育,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国各地展开了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然而,在布局调整的具体操作实践中,并非所有地方均是严格按照“就近入学、相对集中”的原则来办

5、的。有的地方将学校按片集中,且大多都是往城镇或县城集中。由此,客观上造成孩子上学不方便,特别是对于小学而言,因撤并而带来的失学问题显现。[1][2]为此,学界曾呼吁将撤并集中后的小学也办成寄宿制学校。但客观上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条件办寄宿制学校,且即使能办成寄宿制学校,由于小学生还小,生活自理能力还差,自我控制能力也差,因而仍然需要家长的照顾与陪护。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近几年来,有些孩子的家长不得不被迫转移进入城镇或城市陪读。如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姚集镇的姚集小学现有学生610人,其中有20%以上的学生家长在校外租

6、房陪读,在该镇的钟声路甚至形成了“陪读一条街”。同样,因为学校撤并后覆盖面变广了,该镇的帽子中学将改为8个村的联合小学,由此一来,进入城镇陪读的家长还会迅猛增加。[3]   (三)主动型陪读   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的第三种类型是为了获得更高教育质量而进城陪读的主动型。   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当前农村很多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因此,经济条件相对以前还是要宽松些,即使家庭条件不太好,也因为只有一个孩子,而不愿让其获得比同龄孩子更差的教育,所以,即使“砸锅卖铁”,这类家庭也愿意主动将孩子送入城镇或城市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7、,而家长则因之而主动跟进陪读。   主动型陪读现象较之于随迁型与被迫型而言,从数量上看并不比后两种少。如在陕西省巴县简池镇,镇里的小学与幼儿园的学生中,由家长在街道租房陪读的学生占到23.6%。这些家长之所以愿意到镇里陪读,就是因为镇里的中心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课程设置、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均较村里的小学要好得多。因此,主动将孩子送到城镇学校就读,就更有利于自己的孩子与城镇的孩子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接受质量更高的教育。[4]二、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的原因分析   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如此普遍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表明这一现

8、象背后必定有更加深刻的发生机理。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笔者认为教育资源长期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不公是导致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滥觞且大量发展并将长期持续的重要原因。   (一)教育资源城乡分配的不公   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的产生本质上是因为教育资源在我国城乡之间的分配不公所导致的。因此,我们探讨的实质是城乡之间事实层面的教育公平,而非城乡之间观念层面的教育公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