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体现社会伦理的基本途径.doc

刑罚体现社会伦理的基本途径.doc

ID:12031345

大小:4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5

刑罚体现社会伦理的基本途径.doc_第1页
刑罚体现社会伦理的基本途径.doc_第2页
刑罚体现社会伦理的基本途径.doc_第3页
刑罚体现社会伦理的基本途径.doc_第4页
刑罚体现社会伦理的基本途径.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罚体现社会伦理的基本途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刑罚体现社会伦理的基本途径【摘要】刑罚体现社会伦理的基本途径主要有政策调适、立法确认和司法强化等。基于我国现行刑罚政策的伦理目标的偏差等现实,有必要通过在总体的刑罚政策上树立刑罚轻缓化的认识等措施,使得现行的刑罚政策朝刑罚应有的伦理方向进行调适。同时,基于我国现行《刑法》的诸多不合理的刑罚立法现状,有必要通过限制死刑、对老年人免除死刑和无期徒刑等规定使得刑罚体现社会伦理。但体现社会伦理的刑罚要由书面上的法向实践上的法转变,关键也还在于司法环节。【关键词】刑罚;伦理;政策;立法;司法【正文】  刑罚体现社会伦

2、理的基本途径,不外乎政策调适、立法确认和司法强化等,其他途径还可以包括观念普及、行刑实践、法学研究、自觉守法等。而这三个基本途径是刑罚在社会统治中体现和发挥应有的伦理德性,以及证明其自身存在的正当性的主要方面。  一、刑罚体现社会伦理的政策调适  从我国的政治实践来看,政策总是法律的先导。因此,为了保证整个刑罚规范体系的价值取向一致性,确保整个刑罚规范体系的效用最大化,应当从刑罚政策的调整入手,逐步实现由政策到法律,由法律到实践的整个过程。这既是刑罚规范体系构成的必然,也是刑罚体现社会伦理的实践需要。  (

3、一)现行刑罚政策的伦理基础考察  所谓“现行的刑罚政策”,既包含政治文件确定的现阶段的刑罚政策,也包含社会实践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刑罚政策。理解现行的刑罚政策,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得出新的政策已经取代原有政策的结论。  恢复法制伊始,我国实行的刑罚政策大抵有“少杀、慎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等。从1981年开始,逐渐强调“严打”。进入21世纪后,开始提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由于“宽严相济”被公认为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因此其涵盖面自然包含了刑罚领域,换言之,“宽严相济”也可以说是刑罚政策。“宽严相济”政策的提

4、出,是对古今中外刑事政策的扬弃和借鉴,其社会背景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昭示了执政阶层在新的历史时期处理国家与公民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谐”则是国家处理自身与国民、国民与国民相互之间社会关系、政治关系的价值目标,因而属于政治伦理。这一政治伦理逻辑上包含了人道主义的伦理原则,而人道主义也是国民相互之间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因而也是一种社会伦理。  如果把“宽严相济”10政策之前的刑罚政策称为原有政策,那么,应当承认原有政策的痕迹至今仍存在于刑罚制度

5、和刑罚适用之中。这是因为,原有政策在我国恢复法制三十年来已经指导刑法立法、刑罚适用、刑罚执行近二十五年。二十五年来,报应主义的刑罚伦理观念根深蒂固,功利主义的刑罚伦理观念总是让主位于报应主义。报应主义的刑罚伦理观认为,人的故意犯罪以及某些过失犯罪是行为人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的选择,犯罪是一种恶害,行为人不选择善而选择恶,自然应当接受刑罚这种恶的报应(即惩罚),否则任何人都无法合理解释刑罚存在的必要。  然而,报应并不是也不应当是执政阶层制定刑罚、适用刑罚的目的,报应只是手段,其目的是矫正已然的犯罪人养成遵守社

6、会秩序的习惯,同时引导蠢蠢欲动的潜在犯罪人遵守社会秩序,为社会和谐做出忍让。但是这对实施了极其严重的犯罪的行为人例外。对于实施了极其严重的犯罪的行为人,报应也就是目的,因此可以不吝惜死刑的适用。遗憾的是,我国原有的刑罚政策,要么过分张扬了报应,要么功利受制于报应,导致刑罚制度随着刑法的不断修订而迅速走向严厉化,司法官员尤其是不同层级的决策者已经形成“严打”和报应的惯性思维。因此,尽管在逻辑上,宽严相济与原有刑罚政策之间存在矛盾,应当取代原有刑罚政策,但宽严相济政策的实践,在制度上和司法上都远未消除原有政策的

7、影响。可以说,现行刑罚政策是原有刑罚政策对新的刑罚政策的延续性渗透。  伦理学认为,保障人类社会和利益共同体的存在发展,最终目的在于增进每个人的利益。这一现代社会的伦理目标可以概括为“增进社会利益和个体利益”。从伦理学的角度看,社会利益是由无数个体利益组成的,个体利益得到发展,相应的社会利益也就会得到最大化;反之,个体利益被压抑,社会利益就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社会利益的发展也会丧失动力,因此个体利益的发展是整个社会伦理目标实现的原动力和核心。那种只肯定社会利益而否定个体利益存在价值的社会伦理目标,由于看不到

8、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因而注定是不能实现的。因此,越是强调社会利益发展,就越应该注重对个人利益发展的保护。  对此,马克思指出:“从前各个个人所结成的那种虚构的集体,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使自己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由于这种集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支配的阶级说来,它不仅仅是完全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