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应用

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应用

ID:12030665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5

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应用_第1页
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应用_第2页
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应用_第3页
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应用_第4页
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根据其CT表现可归纳为如下特点:病变以单窦腔为主,好发于单侧上颌窦;窦腔内不均匀性软组织密度影中夹杂有点状、斑块状及条状钙化;局限性骨质增生与破坏。结论: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关键词:真菌性鼻窦炎;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诊断【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

2、3(2012)08-0144-02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少见鼻窦疾病,本病多见中老年人,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本文搜集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的45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探讨CT及其(MPR)重建技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1.16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20岁~73岁,平均年龄49.3岁,病程3月到16月不等。症状:鼻涕血26例,鼻腔排出黑褐色块物伴臭味12例,鼻腔流浓涕27例,头痛13例,面部麻木、疼痛6例。鼻腔检查:鼻中膈偏曲15例,中鼻道息肉19例,中鼻道黑褐性新生物

3、8例,45例全部病理证实为真菌性鼻窦炎。1.2检查方法:采用东芝Aquilion64排CT,扫描条件为120kV,80mA,层厚5mm,HP41,先做轴位扫描,再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观察窦腔、窦口、周围软组织及窦壁骨质情况。重建层厚3mm、间隔为3mm。体位:仰卧轴位扫描。分别采用软组织(窗位/窗宽35/400)和骨窗(窗位/窗宽450/1600)。2结果2.1病变部位:左侧上颌窦19例,右侧上颌窦20例;单窦病变39例;上颌窦+筛窦+蝶窦3例;上颌窦+蝶窦1例;上颌窦+筛窦2例。2.2CT及MPR重建图像显示:通过MPR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到病变与窦口、

4、窦壁关系及病变范围。所有病变的窦腔内均见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增高影,CT值在25Hu~60Hu之间,其中31例(77.78%)在软组织影中可见点状、斑块状及条状钙化影:CT值在75Hu~2626Hu之间,钙化与窦壁无密切关系,14例(2222%)未见钙化。窦壁骨质增生19例,前壁多见,窦腔缩小。窦壁骨质破坏18例,大多位于内侧壁。上颌窦窦口扩大25例,中鼻道新生物影19例,眼眶受累1例。2.3手术及病理检查:手术所见与CT表现基本一致,病理检查示病变:呈黑绿色、暗红、灰白色软组织块。镜下见黏膜水肿、充血、息肉形成,在干酪样坏死,小脓肿、出血及大量炎性细胞浸

5、润,均检到真丝或孢子。45例均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3讨论3.1病因:真菌通常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以曲霉菌最为常见,少数为毛霉菌等。当在全身的消耗性疾病及严重营养不良时,人体免疫机能下降或长期滥用抗生素及激素等药物时可诱发此病,当各种原因导致鼻窦出口引流不畅或阻塞,使鼻窦局部缺氧,真菌可在乏氧的环境中大量滋生,导致真菌性鼻窦炎形成。近年来因抗生素的滥用鼻窦真菌病的发病率不断呈上升趋势,约占各种慢性鼻炎手术治疗的13%~69%[2]。临床表现常与慢性细菌性鼻窦炎相似,对于有血涕或回抽性血涕、鼻腔有异味者应考虑到本病。真菌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黏膜炎症形成后的肉芽肿[

6、3]。3.2分型:根据是否有真菌组织(粘膜、血管、骨质等)侵袭及宿主免疫状态分为非侵蚀型、侵蚀型和6爆发型,常见致病菌有曲霉菌、毛霉菌、念珠菌,以曲霉菌为多。[4]非侵蚀型,本病起病缓慢、涕中带血是唯一症状;侵蚀型,病变进展快,窦壁骨质破坏,可扩展到面颊、眼眶或颅内;爆发型,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本文大部分病例为非侵蚀型,仅1例累及眼眶,病变大多位于单侧,单窦病变占92.1%。国外文献报道以侵蚀型多见,常累及眶内或颅内,引起突眼或神经系统症状,国内报道多为非侵蚀型[5]。3.3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价值:螺旋CT及MPR技术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

7、较高价值。MPR是一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得到标准冠状位及斜冠状位、矢状位图像,可以多角度观察分析病灶细微变化、鼻窦窦口及窦壁情况,尤其病灶内钙化及骨质破坏。其CT影像特征为:病变以单窦腔为主,好发于单侧上颌窦,窦内黏膜增厚,呈不均匀性片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伴有因真菌代谢产物钙化所致的不规则的点状、斑块状及条状钙化影,且钙化与窦壁无关系,窦壁局限性骨质增生、硬化和破坏,本组有3例进行增强扫描,增强软组织块不规则强化。本组31例有钙化,占77.78%。高密度钙化形是磷酸钙沉积在坏死的霉菌丝中所致,这是真菌性鼻窦炎的特征性表现。3.4真菌性鼻窦炎的鉴别诊断:

8、软组织内钙化是真菌性鼻窦炎特征性表现。这是真菌性鼻窦炎与其他病变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