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研究《西铭》的相关史料问题考述

朱熹研究《西铭》的相关史料问题考述

ID:12001801

大小:3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5

朱熹研究《西铭》的相关史料问题考述_第1页
朱熹研究《西铭》的相关史料问题考述_第2页
朱熹研究《西铭》的相关史料问题考述_第3页
朱熹研究《西铭》的相关史料问题考述_第4页
朱熹研究《西铭》的相关史料问题考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熹研究《西铭》的相关史料问题考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朱熹研究《西铭》的相关史料问题考述  朱熹研究《西铭》的相关史料问题考述  朱熹研究《西铭》的相关史料问题考述  朱熹研究《西铭》的相关史料问题考述  朱熹研究《西铭》的相关史料问题考述  朱熹研究《西铭》的相关史料问题考述  朱熹研究《西铭》的相关史料问题考述在朱熹的学思历程中,张载《西铭》的影响至为深远。从早年读《西铭》,到中年时期完成以《西铭解》为主的一系列解释工作,再到弥留之际仍对《西铭》注解增删改易,朱熹的虔诚和服膺之情始终如一。从朱熹留下的大量《西铭》解释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朱熹对张载《西铭》是非常重视的。  仔细梳理这些史料,不仅有助于认识《西铭解》的流传版本问题,在

2、此基础上深化对《西铭》思想内涵的理解;而且还能看出朱熹在解释《西铭》过程中的思想变化,这对深入理解朱熹思想的发展演变也是有所助益的。本文即拟对朱熹研究《西铭》的相关史料问题进行考述,以期进一步推动对朱熹《西铭》解义的研究。  一、《西铭解》的版本  《西铭解》是朱熹解释《西铭》的专篇文字。乾道六年(1170),朱熹草成《西铭解》。他追忆说:向要到云谷,自下上山,半涂大雨,通身皆湿,得到地头,因思着: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时季通及某人同在那里。某因各人解此两句,自亦作两句解。后来看,也自说得着,所以迤逦便作《西铭》等解。  云谷在芦山之上,乃崇安五夫至寒泉所经之地。朱熹此

3、年夏天游芦山,故有云谷之行。从这时起,朱熹便开始着手草拟《西铭解》,直至此年秋天完成初稿。乾道八年(1172),朱熹序定《西铭解》,这标志着朱熹《西铭》解义工作的基本完成。  从传世文献来看,《西铭解》的流传版本大致可分为两个系列:一、淳熙本《晦庵先生文集》所收的《西铭解义》。淳熙本《晦庵先生文集》,不知何人编刻,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据昌彼得考证,此本编辑虽系按文体分类,但分前后集却又颇无章法,当属淳熙十六年朱子无职住于临安时,闽间书坊所搜得而随时付刻者。此本虽然非朱子手定,亦仅二十九卷,其文字与后来浙、闽刻本颇有异同,但不乏传世全集足本所未收之文,《西铭解义》即其一。  由此可见

4、,《西铭解义》是朱熹《西铭解》的最初流传版本,即第一个版本。《朱子全书西铭解》的校点者曾说:淳熙本《文集》所载《西铭解义》因系朱熹初稿,文字异处太多,今不取。  从朱熹《西铭》研究史的角度来说,正因为《西铭解义》是朱熹研究《西铭》的初稿,所以它才更能够代表朱熹最初对《西铭》的理解;文字异处太多,这恰恰说明朱熹研究《西铭》的思想变化。因此,从朱子全书之全书的角度来看,这种不取的作法是否合适,还值得商榷。二、《朱子全书》本《西铭解》。尽管我们对《全书》本《西铭解》不取《西铭解义》的做法提出了质疑,但《全书》本《西铭解》的价值却不能因此而否定。《全书》本《西铭解》是以黄瑞节《朱子成书》元刻

5、本为底本,校以《性理大全》永乐十三年刻本,并以《张子全书》万历三十四年徐必达刻本、万历四十六年刊本参校。  因此,从《西铭解》定本的流传来看,《全书》本应该说是目前所见最好的一个版本,是我们考察朱熹《西铭》解义工作最重要的文献依据。  二、《朱子语类》、《朱子文集》所见《西铭》解释史料  在《西铭解》之外,朱熹对张载《西铭》还有大量的散论性解释文字,这主要保存在《朱子文集》和《朱子语类》之中。因此,这两部书中有关《西铭》的解释和评论文字,同样是我们考察朱熹《西铭》解义工作的重要史料。我们知道,《朱子文集》是朱熹亲笔撰写的文字,这可以说是了解朱熹学思历程的第一手材料。  但是,我们还应

6、该看到,即使是作者亲笔撰写的文字也不一定就能完全代表作者的真实想法,因为在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由于受到各种外在制约因素的影响,作者的思想可能会有所保留,用语也更为谨慎。例如:在天体运行问题上,朱熹对张载天左旋,日月亦左旋之说非常推崇,但由于他顾虑到时人对此不易理解,因此在作《诗集传》时仍然采用了较为传统的右旋说。  黎靖德编订的《朱子语类》也保存了朱熹解释《西铭》的大量史料。与《朱子文集》相比,《语类》作为老师与弟子之间直接对话的原始记录,它或许更能代表老师当时的真实想法。因为作为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语言表达的顾忌性就会大大减少,在著述中不能或不便于表达的思想,在师生问答之际,就会以

7、口语的形式零散而直接地表达出来,显得更为真切。值得注意的是,语录体在彰显其优越性的同时,实际上也已暗示了其自身的劣势和不足。也就是说,语录固然能反映出师生在问答之际的真实想法,但是由于它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再加上记录者在理解和表达能力上的参差不齐,这就很容易造成思想表达的歧义性,有些甚至是自相矛盾。但是不管怎么说,《朱子语类》的确是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材料,它不仅能够弥补撰著文字表意的有限性,而且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答问者的思想进展情况,甚至可以从答问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