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995477
大小:3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5
《《桐花时节》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桐花时节,那些悲凉里的温暖——走进李国文《桐花时节》一、教学设想本文是篇自读课文,并且篇幅较长,所以本人拟定一堂以读带讲的阅读鉴赏课。学生们课前预习,提出问题,本人归纳整合后补充相关资料,以导学案形式发给大家,供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二、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2.把握桐花意象特征,以及桐花与女人命运的相似点;3.感悟这些悲苦女性身上的人性美;4.分析女性悲剧命运原因,关爱并尊重女性。一、课堂导入(待定)“我在想,会有那么一天,当我回顾一生的时候,那死去的和也许还活着的,给了我很多,而我却给得很少的两姐妹,和那漫天飞舞的海洋一般的桐花,我怎么能忘记呢?”今天就让我
2、们一起品读李国文先生的《桐花时节》,走进湘黔边地那群桐花般的女人们,感受那些悲凉里的丝丝温暖。(板书课题)二、以读带感,走进文本读过这篇散文,哪些让你感到悲凉?哪些又让你温暖?试着将这两项内容放在同一句话里,完整的表达出来。读过这篇散文,我真切感受那个大变革时代里作者处境的悲凉,感受到那个闭塞小村庄女性命运的悲凉,同时也感受到山里女人内心深处绽放的至真至善的人性温暖,感受到处于社会底层的弱者们互相尊重同情释放的温暖。1、动情朗读作者真情——悲凉中的温暖1957年7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反对官僚主义的短篇小说《改选》,引起一定反响。但不久就被打成“右派”,下放到铁路工地参加劳动改造。在湘黔
3、边地山区那段暗无天日文争武斗的悲惨日子里,他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群,也结识了翠翠莲莲这一群淳朴善良的山村女性。他以平和冲淡而略带感伤之笔,表达了对翠翠莲莲的怀念,对当地女人的命运的感慨、同情。那漫山遍野自生自长开得灿烂却短促的桐花、一刻不停地忙碌着而青春早逝的女人构成了本人一道悲凉又温暖的风景。当苦难把命运和肉体挤压到极处时,一丝轻风就带来了整个春天;当命运快要把灵魂追赶到无处安放时,一滴眼泪仿若天降甘霖。所以当饱受重压的心灵之谭被投入温情的石子后,情感的潜流就会不断回旋回旋。本文饱含作者的人生体悟,因而它既具抒情味又饱含人生哲理,请两生动情朗读本文的抒情语段。(21、49)2、深情解读桐
4、花女人——人性的至善至美:(小组成果展示)1、品析相关语句,桐花有哪些特点?命运如何?2、桐花与当地女子命运有何相似点?作者怎样将二者结合起来的?3、作者当时处境如何?翠翠和莲莲带给作者哪些感动和温暖?4、我们怎样理解这一群女人形象?她们的夭折枯萎真是命运的安排吗?讨论成果:1、“开得热烈”——白、亮、多、芬芳——倾其所有、执着、无私忘我“谢得壮观”——满坑满谷、成堆成团、花随水去——不吝惜生命、悲壮绚丽从桐树生长到桐花开放,凋谢,结出桐子,它的生命的每一步都被视为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之事,桐花盛放时“没有谁关注它的存在”,“无人欣赏,无人赞叹”,桐花凋谢时“如同泡沫一样任其流逝”无人痛惜
5、无人留恋。可以说,桐花的一生是平凡寂寥冷落凄美的一生。2、没有幸福的权利,婚姻被动,青春短暂、过早衰老、劳动重压、不受尊重,不被同情、不被人当人。在描绘桐花开谢的过程中穿插人物命运,作者使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花喻人手法始终将与人物结合。1、2两段由花到人展开回忆,结尾扣花和人点题,中间段落如翠翠描绘桐花“漫山遍野”,女人们河边淘米洗菜洗衣,桐花在旁边如同泡沫般流逝,莲莲在一路盛开的桐花中咽气,女人们忙碌之余捡桐子榨油。可以说桐花是女人命运的象征,女人是桐花命运的外现。3.、作者是个明码标价的“坏人”,被监管着,有个“分子”身份。类似婆罗门教规中不可接触者阶层,被“改造”着,任何人都有
6、资格唾弃自己,经常遭受肉体的毒打和精神的折磨翠翠——“唯一到县城读过两天初中的学生”“满山遍野”“一刀一刀死劲地剁”——渴求知识、尊重知识,怜悯同情,不满发泄莲莲——“端详”“一字一句”“想找些什么说的,却不知说什么好”“粘上草木灰和尘土的脸”“一串晶莹的泪珠”“张开了眼”——同情悲悯,诚挚善良,对生存的渴望,命运的不甘不论是貌美若桐花的翠翠还是衰老如凋谢桐花的莲莲,她们不约而同的对我这个“坏人”给予了无私的同情和关爱,尽管这些在我们看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那却是这两位本身正在遭受苦难的女子的爱的全部。4、她们是生长在边远贫困山区,受男权主义封建思想控制,在生活的重压下默默劳作,任劳任怨
7、、劳苦认命的一群女子。她们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甘于沉默,长于奉献,无私忘我,充满人性的光辉。村里的女性被层层大山隔离现代世界,外面世界风云变化的新思潮没能吹进这个小山村,封建遗留恶习牢牢把控着女性的命运,她们生来注定是男性的附庸,注定生活在社会底层过着牛马般的生活。她们甘于被奴役的命运,很大程度是因为她思想的落后,知识的欠缺,因而无法清醒认识到当地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无法寻找解救自我的方法。一、拓展探究观音不忍看到世人的苦痛,所以垂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