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92483
大小:947.49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7-11-08
《关于我国居民储蓄及其影响因素的模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我国居民储蓄与其影响因素的模型研究学号:09113967班级:工商11—5班姓名:张可可目录一、研究背景及目的二、相关经济理论支持三、数据收集四、数据整理五、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六、数据分析(一)绘制各变量的散点图,观察其在1978——2011年的变化情况(二)相关分析:检验两两之间相关性大小(三)回归分析:共线性诊断(四)自相关检验:剔除变量,寻找最优模型(五)残差序列分析(六)非参数检验(七)异方差分析(八)异常值及强影响点分析七、研究结论八、对策建议关于我国居民储蓄与其影响因素的模型研究一、研究背景及目的储蓄存款是信用机构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发展储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2、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可以聚集经济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调节货币流通,引导消费,帮助群众安排生活。自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7次下降存款利率,并出台了开征20%的利息税等多种措施,其目的是要分流储蓄、增加消费,从而拉动内需,形成经济学所说的乘数效应。可是,这些措施出台后,银行存款却仍然不降反升,对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的负面效应,如内需乏力、消费不旺、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等等,这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基于以上考虑,对我国1978年—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现状,对城镇居民影响储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选择国内生产总值、消费品价格指数、一年期存款利率等解释变
3、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修正检验.然后根据结论,提出关于降低居民储蓄存款额的一些可行建议。二、相关经济理论支持1、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的不可获得性,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标。只有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进行储蓄,而且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收入水平越高,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消费越少,储蓄越多。2、利率水平:利率作为消费的机会成本也会对储蓄产生影响,从理论上说利率水平越高,消费的机会成本就越大,居民就会压缩当前消费,增加储蓄。反之,利率水平越低,消费的机会成本就越小,当前消费就会增加,储蓄
4、就会减少。研究采用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作为指标。消费就会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本文采用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作为指标。3、价格水平:对于价格需求弹性低的商品来说,商品价格的变动基本上对商品的需求量没有什么影响,而对于价格需求弹性高的商品来说,物价的微小变动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大幅度波动,因此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对居民的储蓄存款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代表消费品的价格水平。4、其他投资渠道:储蓄是一种投资行为,还有其他投资渠道,如证券、股票投资,但我国资本市场刚刚起步,证券类投资体制方面还有很大程度的欠缺,居民对此类投资较谨慎,投资的很小,所以对居民储蓄影响影响并不大,在这里
5、不再分析研究,归为类似诸如社会体制、人口结构等其他影响因素中。三、数据收集主要途径——百度,一般情况下,所需的数据都能够搜索到,且大多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比较可靠。例如,对历年中国居民储蓄数据的搜索:四、数据整理把居民储蓄、国内生产总值、一年存款利率及消费价格指数的相关数据按SPSS的格式要求录入到Excel表中,再在SPSS数据库中打开Excel文件,具体步骤为:1、文件——打开——数据2、选择Excel文件类型3、选择居民储蓄及其影响因素.xls文件4、出现对话框如图:,点击确定即可。五、多元线形回归模型的建立S=CI*Y+C2*P+C3*R+C,其中,S代表居民储蓄存款额,
6、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P代表消费物价指数,R代表一年期存款利率,C1、C2、C3分别为Y、P、R的参数,c为随机扰动项。六、数据分析(一)绘制各变量的散点图,观察其在1978——2011年的变化情况知:尽管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鼓励居民消费,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等措施,但我国居民储蓄多年居高不下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1978年以来持续不断的快速增加。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在1995年以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之后几年呈下降的趋势,2000年以来比较稳定。消费价格指数,也随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而增加。相关性居民储蓄(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消费物价
7、指数(%)居民储蓄(亿元)Pearson相关性1.998**-.609**.981**显著性(双侧).000.000.000N34343434国内生产总值(亿元)Pearson相关性.998**1-.584**.984**显著性(双侧).000.000.000N34343434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Pearson相关性-.609**-.584**1-.604**显著性(双侧).000.000.000N34343434消费物价指数(%)Pearson相关性.981**.98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