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918459
大小:4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4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创新意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儿童在学习中产生迫切的求知欲,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发挥,要想方设法点燃心中的探求新知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为了激活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心态,使认知活动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处于最佳状态,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每节课教师要做好创境激趣工作。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决定着思维的方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产生对
2、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时,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探究,而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问题。二、创设故事情境,引发求知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六年级课程马上就要进入复习阶段)讲一些改编的、有趣的故事片段,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进入到回顾旧知识复习课意境。例如:教师在引导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给学生讲一个“猴妈妈分饼”的故事:猴家族里的小猴子都爱吃猴妈妈做的饼。一天,猴妈妈做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了猴甲1块。猴乙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妈妈把第二个饼平均
3、分成8块,给了他2块。猴丙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妈妈又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的多呢?”学生都会说:“同样多。”教师追问:“聪明的猴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于是,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了回顾复习内容。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产和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实例,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学生产生迫切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可以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教师出示一幅
4、长方形图,标上学校所在的位置,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家离学校的实际的距离大约多少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你能在图上画出你家的位置吗?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了学好数学的欲望。四、运用直观手段,创设学习氛围。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演示有关直观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教师出示方块积木、魔方、罐头、陀螺、跳棋等,先让学生辨别哪些物体是已学过的形体,接着指出像陀螺、跳棋这种形状的物体叫圆锥体,并板书。再让学生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心想一想:圆锥体
5、有什么特征,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通过演示、观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五、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设置一些令学生好奇关切、暂时迷惑不解的悬念,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兴奋状态,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复习“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之前,教师向学生提出:“只要你报出一个数,我就能知道这个数能不能被2或5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抢着报较大的数,力求难住老师。当老师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教师:“为什么你能判断得又快又准呢?”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了能被
6、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3、7、9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学生的潜在的创新意识被激发起来了。总之,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其创造才能,从而使小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